随着“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掀起的层层热浪,来自各地的代表委员们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充满了信心,许多代表委员认为,尽管我省“十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用高标准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结合“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代表委员们由衷地表示,一定要珍惜科学发展的春天,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到实处。
成绩突出,但现状不容乐观
人大代表郭海亮说,“十五”期间,全省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清理整顿焦化企业,关闭取缔污染严重的土焦、改良焦等五小企业3万多户。单位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下降52.1%,列入重点城市的大气环境和主要河流水质有所改善。五年累计完成营造林3387万亩,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77.3千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但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资源产出效率较低,节约潜力很大。
政协委员李文英也说,与前五年相比,尽管目前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了45%;火电供电耗煤、吨钢可比能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降低11.2%、29.6%和21.9%。但钢铁、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我省是煤炭大省,长期以来,资源回收率更是徘徊在20%至40%之间。每生产一吨煤,就要浪费2—4吨煤炭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他说,我省资源储量的“本”并不强,如果不在节用上下功夫,不顾自然、不计代价、竭泽而渔、竭矿而采,不仅会很快耗尽省内、国内资源,也会加大全球资源供给的压力。
风险加大,但机遇前所未有
在“十一五”规划《报告》中,于幼军代省长在提出了人均GDP年增9.6%和万元GDP能耗下降25%具体指标的同时,还提出万元GDP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平均耗水量都下降35%的奋斗目标,十分鼓舞人心。
对此,王国正代表认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虽然风险加大但机遇前所未有。他说,资源环境问题,直接关系着我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前不久,胡总书记来我省考察时明确要求,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既为满足全国能源需求作出贡献,又要努力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增强发展后劲,抓好能源资源节约工作,在促进科学发展上下功夫。省委、省政府领导也多次强调一定要树立新的资源环境生态观,绝不能再走过去那种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路子,一定要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出实招、下硬功。
政协委员薛永泽也认为,“十一五”规划《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良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从体制、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下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意识增强,但观念仍需更新
除了政府和企业,社会公众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三大主体之一。成星明代表认为,公众的节约意识与节约技能,是衡量节约型社会建设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他说,目前我省广大城乡大众的节约意识普遍增强,但观念仍亟待更新。比如太原市,尽管公众的环保意识在逐步提高,但不少市民的相关知识仍很欠缺。目前除了在部分中学教材中有简单的水资源内容外,还没有一份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的专门教材。许多孩子错误地认为自来水是“打开水龙头就能自来的”,根本不清楚太原其实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
王国正代表也认为,目前我省广大市民的节能观、环保观和消费观还没有完全与形势的要求形成对接,因此,应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强势宣传,教育每个公民合理消费、每个企业文明生产,形成“节约光荣、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要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和环保活动,努力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特别要宣传普及资源节约的基本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先进典型,揭露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丑恶现象,切实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动。
难题很多,但前景无限美好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确面临许多难题,但我们一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王国正代表说,以水为例,我省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水资源指数在全国排第29位,人均供水量在全国倒数第一。每挖一吨煤,就破坏地下水2.48立方米,乡镇煤矿采区的林木几乎被砍伐殆尽,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发电、洗煤、炼焦、钢铁、造纸都是高耗水行业,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省发展的最大因素。他说,太钢集团通过攻克许多难题,工业废水经过9道程序进入膜法水处理系统去除水中离子后,就变成比平时饮用水质量还要好的纯净水。目前,太钢年处理污水已达2600万吨,生产污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已实现了水的循环重复利用,不仅节约了大量水资源,也保证了太钢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省产业主要以煤炭开发、加工为主体,且居住的黄土高原以每年60%的泥沙带出量在流失,关存先委员认为,长远发展应当是把全省经济发展,纳入到建设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区上:一是把煤炭转化成清洁能源,主要抓住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和技术进步开发新技术与新工艺;二是大面积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高科技开发林草经济效益。如能完成以上大循环,山西就可以让子孙后代享受到正常的经济繁荣、生活安康的幸福生活。2006-01-14 (责任编辑:戴金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