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爱花:省长和我唠教育
■主持人/毛江凡 本报记者罗峰、李薇/文 吴轩/图
缘起
她,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一位年轻的人大代表。然而,在连续4年的人大会议上,江西省省长黄智权先后4次就农村教育话题点名与她对话。 通过一次次对话,省长了解到农村教育的状况,而她,这位名叫兰爱花的基层教师代表,也欣喜地感受到了农村教育状况的可喜变化——
[人物]
兰爱花,1969年生,畲族,抚州市资溪县鹤城镇第三小学语文教师,江西省人大代表。
背景
4年4次对话
●2003年1月
江西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黄智权参加抚州代表团审议时发言:“我听说抚州代表团有两位女教师,我想请问一下资溪县的兰爱花代表,你们去年的工资都发了吗?”还未等兰爱花开口,黄省长追问:“你要告诉我实话,是不是真的发了?”
黄智权借与基层教师代表对话的时机,发出江西的政策信息:“当年的工资无论如何不能拖,能不能今年努力把历年的拖欠统统解决?我们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但如果连教师的工资都解决不了,我们又如何面对全省的父老乡亲?”
●2004年2月
江西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你觉得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提高一倍够不够?”省长黄智权没有错过与代表面对面的机会,他点名要兰爱花代表谈谈,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状况的看法。这是省长第二次借与基层代表对话的平台发出教育政策信号。
●2005年1月
江西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兰爱花反映现在回趟老家真不容易,南昌至厦门的火车经过资溪时不再停靠了。黄智权关心地方交通问题,表示会向铁道部门了解情况,争取进行调整。和教师代表对话时,黄智权第三次阐述教育政策:“今年江西将对困难家庭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
●2006年2月
江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长黄智权点名向兰爱花问询:“我想专门问问,那些下拨经费有没有落实到学校,落实到教师和学生身上?”
黄智权借与基层教师代表对话,第四次发出江西的政策信号:“江西明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下一步就是研究怎样免收课本费,使农村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
江西“两会”期间,在人大代表驻地京西宾馆,记者和兰爱花聊了起来。这是一个坦率、性格活跃的小学老师。对话就从她悬挂在胸前的MP3开始。
■当时开会回来后,县里就部署把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全部解决了,从那以后,也没有听说拖欠过。我开始意识到,参政议政可以帮助基层的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记者:你挂代表证的旁边,是个MP3吧?还是第一次在代表身上看到,你喜欢听歌唱歌?
兰爱花:这个MP3是今年过年时弟弟送给我的。我平时很喜欢听歌唱歌,通常上半年和下半年我都会买一盘歌碟,休息时我就会听。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资溪县草坪村小学教书。我教了两年四年级,村小学的孩子们都很听话也很用心。平时,我很喜欢教他们唱歌,唱得最多的是江西民歌《斑鸠调》。我经常把师范学校学的歌曲和学生一起唱,主要是民歌、儿歌。
除了唱歌,我还带学生们去爬山。1990年,我们爬到了大觉岩顶。呵呵,我是一个比较活跃的人。
记者:从2003年江西省十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起,你就成了省长了解基层教育真实情况的一条渠道。2003年省长点名问你农村教师工资问题,回去后,县长有没有找你谈话?
兰爱花:鹤城镇是资溪县的城关镇,所以我们鹤城三小实际上是县里直接拨款的。我们学校没有拖欠教师工资,但是其他乡镇的教师工资有拖欠。“资溪全县教师工资的旧欠还有一些,当时还差50万元。”这是我们县长在回答省长提问时说的。省长当时接着就说,省里下拨各县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5个亿,这笔钱首先就要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
当时开会回来后,县里就部署把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全部解决了,从那以后,也没有听说拖欠过。县长没有找我谈话,他也忙啊。
记者:省人大代表里小学教师不多,你是怎么被选上的?
兰爱花:我是畲族人,我们家是浙江移民,小时候我主要在浙江外婆家住。资溪县有个畲族集聚地叫新月村,我15岁回到新月村父母那里,然后考上东乡师范读了3年,1988年毕业后在草坪村小学当老师。从1988年开始,一直是小学老师。
2000年我当选了市里的政协委员,2003年又当选省人大代表。我本身是个很普通的人,当选人大代表和我的少数民族身份有很大关系。代表选举中一般对于少数民族、女性等有一定比例,我不但是少数民族,而且是女性、非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就这几个条件吧,使得我幸运地被推荐当上人大代表。
记者:从你每年在人大提的一些建议看,好像办理的效果都不错。你一般关注哪些问题?经常会有人向你反映情况或提供议案线索吗?
兰爱花:现在还没有人找我反映情况,可能是我工作做得还不够细吧。当政协委员的时候,旁边的人包括同事们都为我感到荣耀,但我还不知道该提什么提案。我在抚州市政协的第一次提案,是问过校长以后才有的。
当时我们学校靠近国道,地势较矮,操场容易积水,学生难出操也容易滑倒,我就提出了改善学校操场的建议。结果,县城建局等政府部门办理了这项提案,疏通水沟、修整操场,这个问题很快解决了。
后来我还提了个提案,本地有一座桥,桥面坑坑洼洼,不够安全。提案交了以后,政府部门答复说应予以改造加固,几个月内就给桥平整了水泥,加固了桥栏杆。
我开始意识到,参政议政可以帮助基层的群众做些事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是一个基层代表,我希望能说出普通民众的心声。我想把自己经历的、所看到的问题,尽可能地反映,并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去做好。
记者:你在江西省人大提的代表建议办理得怎样?今年你想提一些什么建议呢?
兰爱花:去年提的建议,是希望南昌到厦门的火车经过资溪。作为浙江过来的移民,我觉得现在回趟老家真不容易。过去南昌与厦门之间、南昌与福州之间的往返列车都会在资溪站停,可现在火车提速后,资溪站不停了。杭州与厦门之间的列车以前经过资溪,现在也改道了。一过年,为了赶一趟凌晨两点去浙江的火车,火车站里全是人。
省长当时就对这个事情很关心。不久后,这个问题顺利得到解决,南昌至厦门的列车经过资溪时会停靠,所以今年在会上,我首先想跟省长汇报的,就是这件令人高兴的事。资溪县有很多移民,那是1969年新安江、富春江修水坝时的移民,移居江西后,和浙江那边的亲友还有亲情联系。资溪10万多人中,就有3万多是浙江移民。除此外,现在资溪的面包大军散布全国,需要便利的交通。我是一个基层代表,我希望代表普通民众的心声。
今年,我特别想说的是农村就医难问题。我们那里有个老太太瘫痪了两年,没有经济能力治疗,很可怜。还有农村孩子上大学缺钱的问题,急需政府协调。现在一个孩子要上大学,得存上好几万,我自己是上班族都觉得难以承受。如果纯粹的农民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话,没法供孩子上大学。
我谈不出太深的东西,我只能把自己经历的、所看到的问题,尽可能地反映。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能做到的就尽力去做。有时候,人大代表将百姓的心声反映得比较恰当,还是很有作用的。
记者:去年曾经看到你穿畲族的传统服装出场,你的生活环境怎么样?家人如何看待你这个人大代表?
兰爱花:我们畲族有个习俗,就是农历八月要祭祖。人们都会去寺庙祭拜,远远近近的老乡呀都会来祭拜,那种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亲情。我们讲究为人从善。
畲族的节日都比较讲究人与人的沟通,“会亲节”是传统节日之一。由于族支繁衍,子孙散于浙南、闽东各地,省亲路远,探亲无期,便有了这个节日。节日中,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访亲友、致问候。入夜,约为信号的信炮凌空而起,一队队提灯游村的人穿行于畲村,放礼炮烟花。你看,我的性格就比较实在,这和我们的民族文化、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今年还要去更多的基层了解情况,真正地帮群众反映心声。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很普通,但既然大家信赖我,我会努力做一个称职的人大代表。
记者:当了几年的省人大代表,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兰爱花: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李东(化名)是我们那边的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9岁才入学,所以快15岁了小学还没毕业,就退学了。我们去家访,动员复学,但李同学已经去外地面包店上班了。这是一个贫困家庭,母亲已逝,父亲打杂补贴家用,身高已近1.7米的李东必须参与承担家里的重担。无奈的家长给老师算了笔账:一年读书花费在500元以上,但是孩子出去打工,每月能赚500元。
作为参加那次家访的老师,我对此感触很深,对那些缺乏收入的农村家庭来说,即使是500元、1000元,也没有能力拿出来。农村学杂费比城市略低,但也不少,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学杂费186元、安全保险25元,还有作业本费等。新的学期开始了,不少家长又要愁交钱了。
去年我有个学生,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父亲经商又不景气,这个学生就一直跟着奶奶,可奶奶也60多岁了,生活很艰苦。学费一方面由亲朋好友资助,一方面奶奶还要上街捡破烂,虽然很辛苦,但都没有放弃学业。“两免一补”政策实行后,学校根据他家的申请,作为符合“免费政策”的对象报上去后,他家以后就不用再为拖欠学费烦恼了。这个政策给很多困难家庭带来了福音。
记者:其实你算是一个比较“传奇”的人物了,每年开会省长都点名提问你。你的生活因此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兰爱花:我还是我,但我很惭愧的是,对农村教育,我其实了解得还不够,只能就自己和身边的事反映一些情况。省长每年都很关心教师工资、农村教育,省长年年点我发言,我都很激动。
平时我们也会组织视察,我们县有3个省人大代表: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长。今年来省里开“两会”前,我们到了劳动人事局、工商局等地方调研。(兰爱花拿出一本记事簿,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了解到的情况)
记者:明年的现在是本届人大的最后一次会议了。明年你将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兰爱花:惊喜说不上,但我会去更多的基层了解情况,真正地帮助大家反映心声。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很普通,但既然大家信赖我,我会努力做一个称职的人大代表。
来源:( 大江网-信息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