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非常重要。因为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中有财富的属性和商品的属性,而且还具有高附加值的属性;产权化的知识在知识经济中,构成了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我国真正建立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认识。近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适合国情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立了包括知识产权的行政审批、宣传培训、中介服务、学术研究等在内的工作体系;建立了行政与司法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比较来讲,英国用300多年,美国用200多年,日本用100多年走过的知识产权发展道路,我国仅用了20年时间就完成了。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逐年大幅度递增,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的技术水平逐年提高,这反映出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2004年,我国的商标申请量达到58.8万件,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量分别是11万件,都居世界第一位。
成绩虽然显著,但仔细分析来看,我国个人专利申请比例高,而企业专利申请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自主创新的精神还要大力弘扬,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尚需加强。从数量上分析,去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达到13万件,在世界范围内排在前列。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人均专利拥有量就很少了,只能排到第八九十位。这13万件发明专利中,一半来自国外,主要是跨国公司,他们要在中国投资、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确立自己的知识产权。国外公司申请专利是非常活跃的。据统计,美国在中国申请专利,每年的增长量超过20%,预计今年的申请量将超过两万件。另一半发明专利来自国内,其中约40%是个人申请,仅有2万至3万件是我国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申请的。这与我国数百万家企业的总数相比,比例太小了。
从质量上分析,统计显示,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发明专利,我国个人和企业申请最集中的领域第一位是中药、第二位是软饮料、第三位是食品、第四位是汉字输入法;而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第一位是无线电传输、第二位是移动通讯、第三位是电视系统。另据统计,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约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所以很多人说我们的企业是“有制造没有创造,有产权没知识”。
当然,我们也有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企业,重视自主创新,重视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如专门制造通讯产品的深圳华为公司,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6%,申请发明专利在国内所有企业中是最多的,累计申请国内专利3500件,同时向国外申请了400多件,注册商标600多件。还有海尔集团,平均每天申请专利3件,每年1000多件。但是这样的企业数量太少了,还有大量的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知识产权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成为关系国家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科研单位一定要提高知识产权意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我国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期已经到来。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重要课题:怎样尽快让知识产权成为一项非常有效的法律制度,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已经开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
第二,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领导和组织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护和鼓励发明人、科技人员从事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第三,帮助和促进企业开发和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主体也应该是企业。
第四,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因为知识产权作为无形的资产,本身的保护就不容易,如果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到位,对企业、对发明人、对创造人的创新激情、创新积极性来说都是一个打击。
第五,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的意识。保护知识产权有赖于全社会全体公民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要形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风气。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只要坚持弘扬自主创新精神,大力培育知识产权意识,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一定能够重现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系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戴金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