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燕代表:关于加大对甘肃省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基础建设投入力度的建议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 由于甘肃省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地方财政支持十分有限,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到甘肃省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议国家对甘肃省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建设给予支持。
一、支持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
甘肃省目前共有1502所卫生院。1990年至2000年底,甘肃省通过多种渠道共筹措建设资金2.2亿元,对全省1412所卫生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建设。通过建设改造的乡镇卫生院,综合管理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1997 年以前建设的卫生院投入较少,现在仍有360所卫生院急需进行配套建设。此项投资计有:房屋建设资金10800万元,需基本医疗设备购置及人员培训资金3600万元,共需资金14400万元。甘肃省计划分3年建设,每年需资金4800万元,请求国家对甘肃省每年补助专项资金4300万元。
二、为农村边远山区购置流动手术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就医不便的问题
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全省土地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其中70%的土地为山地和高原,回、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7%。几十年来,甘肃省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一部分农民群众、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民群众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牧民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为此,请求国家为甘肃省86个县(市、区)每县配备一台流动手术车 (每车配有基本手术设备)。
三、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县医院建设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未纳入国家扶持贫困县范围。但由于地县和省上经济滞后、财力匮乏,投入力度严重受限,致使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卫生事业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县医院业务用房紧缺破旧、医疗设备短缺,当地群众就医困难。为此,建议对上述3县医院按贫困县医院政策给予扶持。
中国网2003年3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