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7日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回答记者提问。宏观调控问题成为此间媒体关注的焦点。
马凯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宏观调控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这些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因此,宏观调控在新一年里仍然丝毫不能放松。
马凯强调,宏观调控的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这主要是因为原有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虽然得到遏制,但是基础还不稳固。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前一阶段一些行业盲目扩张的后果开始逐步显现,产生资金占压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体制不完善、体制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这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更多地显露出来,旧病复发的可能性还依然存在。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对此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道,2004年中国的宏观调控之所以避免了大起大落,主要得益于动手得早,2003年的下半年银行就开始缩紧信贷。由此,可以看到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已经到了很娴熟的程度。
马凯表示,宏观调控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存在何时结束的问题。改变的只是每个时期,因为情况不同,宏观调控的取向、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的把握有所不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夏业良教授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宏观调控应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变化,发挥宏观调控在专业方面的功能。如在货币政策和利率调整等方面,可以突出央行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专业职能,用市场化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来在金融管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3月9日 (责任编辑:戴金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