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2005-03-14 15:01:55 □郭巍青
医疗费用飙升,普通人看病难,贫困的农民尤其难,这是持续多年的社会热点问题。 按卫生部公布的情况,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其中,中西部农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60%—80%。浙江大学一项调查进一步表明,哪怕是农村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浙北地区,还是有30%—40%得了绝症的农民,因为无钱医治而死在家里。
美国健康经济学家维克托·福克斯写过一本论述“健康、经济学和社会选择”的书,并将书名定为《谁将生存》,颇有点触目惊心。他想说明的观点是,价值观念和公共政策,个人选择和社会选择,共同地决定了那个古老问题的答案:“谁将生存,谁将死亡;谁能寿终正寝,谁又会早早逝去?”
每个国家都构建公共卫生体系以保障人民健康。生活中一个人如果有病,还只是这个人有病。如果将近一半的人口有病而又看不起病,那就是制度有病了。我们的公共卫生制度有病,它既苦于寡,又苦于不均。“寡”是因为公共卫生事业长期投资不足,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保障群众健康的需求。而“不均”则是已经很少的卫生投资还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致使农村的卫生投资严重偏低。
据统计,每年全国医疗费用支出约为4000亿元,医保基金仅占847亿元,覆盖人口仅为1亿多人,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医疗费用实际上由患者自行支付。从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负担公平性的角度来看,中国被列为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
医疗成本的控制和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即使在发达国家仍然是棘手的难题。但是在中国,这类问题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涵义。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正面对收入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的严重问题。所谓看病难看病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上的极不公平。本来,公共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一样,是国家用以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偏偏就在卫生与教育两个领域,群众感觉最不公平。有病看不起和因病致贫现象如此严重,再不解决,整个社会都将受到损害。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其一贯的务实风格,强调了要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表明,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紧迫性。近几年来,卫生部也在努力推动几项重大的改革措施,包括建立农村新型医疗合作体系,进行城市医疗体系改革,从源头上解决药价虚高以及医院的“以药养医”问题等等。但是从群众的反映来看,从“两会”代表在这方面的种种尖锐批评来看,要从根本上扭转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任重道远。
降低医疗成本和普遍提供医疗服务,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但是不论怎样困难,近期的政策目标应当是尽快扭转已经相当严重的不公平现象。这意味着,首先要强调为贫困人口,特别是为农村中的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卫生部已经承诺,未来一段时间的新增投入,将主要投向农村地区。接下来的问题是落实。我们要看到,尽快改善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缺医少药的恶劣状况,是必须做,也可以做的第一步。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才能缓解各种紧张关系,才能重新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医疗卫生体制的其他方面的改革,才有可能长期深入地坚持下去。
(作者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戴金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