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石油危机日益加剧,许多国家都制订和实施了相应的开发生物能源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等等。
从1993年开始,我国石油能源供应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进口石油总量年增长速度加快。 目前,我国石油消耗已居于世界第二位,而石油储存量仅占世界储存量的2%(大约30亿~40亿吨)。2003年石油进口依存度达36%,据有关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依存度将超过55%。这种高依存度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另一方面,我国年消耗掉化工基塑料在2000万吨以上,其中包装用塑料达500万吨,仅一次性快餐盒(碗)消费量达200亿只以上。这些塑料制品的大量应用,一方面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文明带来巨大的效益和方便;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一些难以回收的一次性饭盒,快速食品餐具(如刀、叉、勺、筷)、饮品杯(盒)和塑料袋等包装物,被丢弃在人口绸密的城郊地带、铁(道)路两旁、大江大河及风景旅游区,造成了可怕的“白色污染”。这些塑料垃圾在自然界中降解十分缓慢,需要两三百年才能完全降解,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生存环境构成很大的潜在危害。这一方面消耗掉了大量的石油,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从以上两个方面考虑,开发生物质塑料,既是节省石油的战略性措施,又是根治“白色污染”有效措施,国家应将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塑料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
二、相关情况说明
生物质塑料是利用玉米粉、土豆粉、木薯粉等生物淀粉类农业产品与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偶连剂、添加剂等化工基产品混合,通过电子、化工、生物工程和机械加工等多学科交叉工艺生产的生物质塑料合成树脂,该种合成树脂生物质含量可以达到30%~70%,既具有化工塑料树脂的全部功能,可制造成薄膜类、发泡填充类和硬片类等上百种生物质塑料环保制品,这些生物质塑料制品通过环境微生物的作用是可以降解的。
世界各国生物质塑料研究起步时间不长,发展水平差距不大,我国从“七五”、“八五”、“九五”、“十五”计划中均有研究降解塑料重大课题,研究方向偏重于从环境保护方面出发,很少考虑节省石油资源和农产品深加工问题。
由于淀粉是比较廉价的,而且资源十分丰富,合成的生物树脂占淀粉含量30%~70%,生产出来的生物树脂,理应比化工基塑料价格低。但早些时候,出于我国技术不够成熟、进口设备昂贵、产量不高、市场不规范、企业投资相对较少而造成生产出来的生物树脂价格偏高。目前,石油价格上扬,带动化工基塑料价格升高,如果一家企业生产淀粉树脂达到年产能力2万吨以上,其价格会比普通塑料低15%以上。
目前我国研发和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国家的政策支持,其产品类别在中国海关都没有专列的编号,对于这些在多个国家都认可的环保产品,我国政府却没有给予关注。中国生产的生物质树脂给国外出口已有多年,一般是套用普通塑料编号使用,没有与国际接轨。但是,生物质树脂与普通塑料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一个是以石油副产品为主的树脂,另一个是以农业产品为主的树脂,理应有不同的对待政策。另一方面,中国降解塑料市场没有标准和规范,民间投入资金较多,规模较小,成不了气候。
2000年美国能源部、农业部职合呈报美国总统《开发和推进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能源》提案,得到总统签署实施。我国闵恩泽院士、石元春院士等等一大批科学家、教授和专家通过各种渠道,也在呼吁我国开发和实施生物能源计划。我国曾经有一些企业从事生物能源和生物质塑料的生产,由于生物质塑料的生产得不到政府资助,也没有国家政策实质的支持,致使从事这方面生产企业逐渐消失或转产。目前,具有一定技术力量和生产规模的企业已经不多了。全国仅存广东三九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在生产经营,现在其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处在相近的起跑线上,如果国家再不出台扶持该产业发展的政策,该产业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并会迅速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政策建议
生产生物质塑料树脂,既可以解决农产品深加工问题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又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从而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同时也能有效地解决环保问题中上百年不降解的“白色污染”问题,真可谓一举三得。建议国家像启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航天工程、高速公路网络工程、西部大开发工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程那样,启动能够大幅度节省石油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减少白色污染的生物质塑料树脂研发工程,建立国家级生物质塑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在贷款、税收、出口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具一定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生物质塑料生产企业的发展,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新闻出版界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节目主持人 陈铎/民进 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市副主委 蔡继明)
中国网 2005年3月11日 (责任编辑:戴金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