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22日电(记者郭永刚)标准普尔信用评级部门今天发布报告说,随着中国银行业两极分化程度加深,银行间开展并购的时机已经成熟。对处在银行体系第二梯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而言,这种情况尤其突出。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董事曾怡景说,那些财务状况较弱、缺乏业务特色或不具备明显优势与较大型的金融机构竞争的小银行,将有可能被实力更强的对手吞并。中央及地方政府也会鼓励较小或较弱的银行整合,以增加它们存活的机会。“目前已有城市商业银行在洽谈合并事宜。”曾怡景说。“位于主要城市、市场地位较稳固的小型金融机构,则可能得到外资的垂青,并借此引进所需的知识和技巧,与大型金融机构竞争。”曾怡景说。不过,道德风险、透明度不足以及缺乏市场约束等因素,将使得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无法得到迅速改善,令优胜劣汰的步伐放慢。
曾怡景没有预测银行业的大规模购并将于何时展开,不过他表示,这些阻碍银行业优胜劣汰步伐的因素如果能尽快消除,这个时间可能会来得早一些。
标准普尔在题为《中国50大商业银行》的报告中说,中国银行业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主要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和准备金不足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整个行业的资本实力将进一步得到巩固。标准普尔认为这主要归功于政府采取的各项救助措施,但政府迄今只改善了问题的表面症候,而未能解决核心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此前在上海表示,2006年中国金融改革将比以往明显、剧烈得多。
2005年,金融体制改革进程快速推进,变革的剧烈程度前所未有。但这仅仅是开始。巴曙松说,到今年年底(我国金融业入世保护期的终止日)之前,中国的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达不到8%的中小银行,尽管其资产份额占市场的30%或者更多,仍会有剧烈的重组和市场退出行为。“目前似乎还没有看到银行间大规模购并发生的可能性,谈这个话题为时尚早。”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张巍柏说,目前绝大部分银行还在解决核心资本充足率问题。已经发生的银行间股份出让案例,大部分属于战略性投资,而非收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政府要求的资产整合,以成立另外的商业银行,如筹组中的晋商银行、徽商银行;还有一部分农村信用社的重组,皆属于政府主导完成的。
他认为,目前弱小银行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解决自己的问题: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和别的银行重组为一家规模更大的银行。“在严格的政策限制下,恐怕没有更多的办法。特别是在吸引战略投资者的这股风潮之中,地方也不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来堵现在银行的窟窿”。
张巍柏认为,中国银行进入大规模并购时代后,有可能出现被外资银行吞并的情况,但不可能普遍发生。
银监会曾指出,如果一个外资银行收购一家国内银行的股份,只要其外资股份占比超过25%,那么,这家国内银行将被当成外资银行来进行监管。“外资收购国内银行并成为最大股东,甚至股份占比超过50%是有可能的。”张巍柏说,但即便那样,也只不过是多了一家外资银行而已,对金融市场没有根本性的影响。只不过,对于这个收购成功的外国投资者来说,可以获得非常有价值的客户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