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上午,在哈尔滨市友谊宫国际会议厅,参加政协哈尔滨市十届四次会议的20位委员就农业、工业、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城建环保等五方面问题,开门见山地与哈尔滨市的市长们进行了一场零距离的对话。委员们的建议言之凿凿,市长们的回答切合实际。 以下摘录一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对话内容呈现给广大读者。
建造居民小区中水回用设施
史炎委员:哈市应查清水资源的质,根据不同的用水标准,合理利用水资源,以达到未来分质供水和循环用水的目的。查清水资源的量,合理确定各类用水量标准,以使哈市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适应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需要。
副市长王世华:加大企业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力度,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14%,年节水1900万立方米。大力推广中水回用设施建设,通过BOT方式加强居民小区中水设施建设,对中水回用这一节水措施,进行积极调查研究,为出台《哈尔滨市中水设施管理办法》做好前期准备。治理松花江水污染,对城区和周边8个沿江县(市)地下水水质进行不同距离、不同深度的检测,以便进行相应的防治。
关迁污染企业
保证饮用水安全
唐飚委员:饮水思源,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对于城市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哈尔滨市政府应对磨盘山水质进行调查摸底,排除可能造成水质污染的各项问题。
副市长王世华:加强磨盘山水源地保护,严禁在水库保护区及上游汇水区流域内开发旅游项目。对保护区内排污单位实施分批搬迁,积极协调省森工总局减少磨盘山周边树木的砍伐量。同时,加大松花江水源保护。目前,哈尔滨松花江干流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主要是朱顺屯、四方台和达连河镇,其中朱顺屯约占市区总取水量80%。2005年,相关部门对朱顺屯水源地进行了8次监测,结果表明水质较差。下一步将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限期关、停、改造二级保护区内对饮用水水源有污染威胁的企事业单位。
八大行业促进
循环经济发展
刘波委员:政府要转变发展观念,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不再把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的唯一目标,而应兼顾资源、环境效益,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相关政策,从制度和政策上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副市长史文清:《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即将完成。在工业领域选择机械、制造、发电、冶金、建材、纺织、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等八大行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产业。建立哈大齐工业走廊循环经济研发中心和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区;五常拉林河地下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园区;电厂与水泥厂联接新型建材工业园区;电镀专业园区;何家沟群力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再造湿地实验区、依兰达连河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园区等。
公路客运站
乱停靠亟待解决
范华委员:每天,进出哈尔滨公路客运站的车辆有数千辆之多,特别是哈尔滨火车站附近公路客运站,存在乱停乱靠,管理混乱的现象。不仅如此,每天数千辆长途客车在市区内主要干道行驶,这些客车排放的大量尾气也极大地污染了城市环境。政府部门应当重新规划哈市长途客车站,解决市区内长途客运站的混乱状况。
副市长王世华:为解决南岗公路客运站停车场紧张、站外马路发车的问题,待道外公路客运站竣工投入使用后,将南岗站的部分班车调配到道外站,以有效缓解南岗公路客运站周边的交通压力。未来哈市将在松北区、京哈路出口和开发区等地新建公路客运站。
环卫用工应签劳动合同
马丽委员:哈市6个老城区2005年底聘用的环卫临时工已达4800人,他们为维护城市形象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大部分为农民工,他们的工作环境“脏、累、险”,但是待遇却与企业的正常岗位用工有很大差距。这4800名环卫工人连正规的劳务合同都没有,更谈不上医疗、养老、失业等各项保险。政府应给予环卫事业充分的财政支持,为那些临时的环卫工人办理劳动合同并及时解决他们的“三险一金”等问题。
副市长王世华:哈尔滨环卫工人中有一部分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环卫合同制工人中的进城务工人员,应该按照转企改制有关规定,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