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上海小囡不会说正宗上海话了?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这一担忧,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了一项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小囡都会说上海话。但社会上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老上海话逐步被淘汰、消灭,而一些新的词汇又在不断涌现。 由此,上海计划在五六年内建立上海方言库,对上海话开展保护性研究。
(本报记者蔡玲玲)
担忧小囡不会讲正宗上海话
近来在网上流行的上海话八级考评让很多人做了后“忿忿不平”,因为里面那些经典上海话难倒了不少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记者了解到,在近年来两会期间,不断有代表委员提出保护上海方言的提案议案,也有人担心现在有些上海孩子不会说上海话了,上海话要“失传”。
记者在网上有关论坛中搜索,很容易就找到诸如“担心孩子不会讲上海话”这样的帖子。在某育儿网站上,一个家长表示担忧后,引起不少年轻父母的共鸣。有的家长表示,现在孩子在幼儿园都说普通话,回家后说的上海话很“别扭”;还有的家长表示,家中的保姆换了几个都不是上海阿姨,小孩子跟着都说了有口音的普通话。
“自从上了幼儿园以后,上海话就说得越来越少,现在是一点上海话也不说了。”“小区半数以上也是新上海人”,不少家长为孩子今后是否能说一口标准的上海话表示担忧。
解忧年龄越大上海话说得越好
然而昨天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这些家长的担心并无太大必要。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孩子中,没有出现不会说上海话的情况,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上海话的使用频率和能力都越来越高。
记者了解到,课题组对全市19个区县8000余名父母都出生并成长在上海的大、中、小及幼儿园学生的上海话使用能力及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000余名学生中没有出现不会说上海话的。和年轻父母反映较一致的是,幼儿园的孩子中上海话说得好的比例确实远低于高年级的学生,前者只有20%,而高中生中上海话说得好的达到81%,大学生则达到了100%。随着年龄的增长,上海学生在生活中使用上海话的比例大幅增长,使用普通话的比例下降。
调查显示,不管什么年龄层次,总有相当多学生把普通话和上海话并用。这些学生基本建立了良好的“场合感”———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语境选择使用合适的不同语言,具有较强的在普通话和上海话之间自由转换的能力。
同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上海学生都能说上海话,但在他们心目中却是普通话最重要。在问及“今后上海地区的言语交流中,哪种话(语言)比较重要”时,选择普通话的学生比例最高,其次是上海话,选择英语的学生比例并不高。
释疑变化的上海话还是上海话
“上海话一直在变化,尤其最近二十年发展特别快。”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吴语研究室主任游汝杰认为,时代在变语言也在变,变来变去的上海话还是上海话,尽管从学生口中说出可能让上一代人听来觉得不“正宗”。
“就好像现在被广泛使用的‘阿拉’,其实最初是宁波话。”游教授说,“正宗”上海话“我们”应该叫“我伲”而不是“阿拉”,可现在“阿拉”却成为上海人的标志。“语言有一个变化和逐渐被接受的过程,上海开埠时的上海话和五十年前的上海话不同,而今天的上海话和五十年前的又不同。”
游教授还举例说,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会把火柴叫“洋火”,称“叔叔”为“爷叔”,也很少孩子知道“史布灵锁”“水门汀”是何物……一些过去习惯用的上海话被“淘汰”,但一些新的词汇却在不断丰富着,比如“销品茂”就是最新产生的由英语shoppingmall(大卖场)翻译过来的新词汇。“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上海话的词汇、语法和语序也都不同程度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但还是上海话。”比如,以前上海人坐火车说“北京到快了”,现在更多说“北京快到了。”
游教授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上海人落户,人际交往的增多,上海话的发展也日益加快。在一个社会中,两种语言长期并存的现象是很正常的,普通话和上海话有各自不同的使用领域和社会功能,前者更多在正式场合中被使用,后者更多在家庭中被使用,更能表达本土人的情感,具有文化心理的需要。
保护建上海方言库保护上海话
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本市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为上海建设和谐语言生活,形成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体的,多语(多方言)并存、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语言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昨天召开的语委全委会确定了今年全市语言文字工作的要点,今年本市将继续大力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拓展测试领域,提高测试数量和质量。
据悉,今年年内,普通话测试将在本市高校和导游等有关公共服务行业各选择1-2个单位进行试点。此外,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已经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也成为今年推广普通话工作的要点。还有8000多中小学生要接受普通话社会化考级。
“在全社会倡导普通话的前提下,保护方言有一定的合理性。”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朱蕾告诉记者,目前由复旦大学牵头,不久前启动了“上海方言保护性调查”,分九个子课题,计划在五六年内建立上海方言库,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上海话分类归档,开展保护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