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报报道】本报记者曹露报道2005年年底,原本平静的中国建筑电器行业,因为知名品牌TCL国际电工和智能楼宇被法国罗格朗收购而一石激起千层浪。据了解,中国建筑电器陷入整体低迷状态,而TCL事件使建筑电器这一向来低关注度的行业走向了台前。
行业迷局呼唤“破局之道”
我国是世界建筑电器的制造基地,强大的制造能力是中国建筑电器企业的优势。但是,建筑电器行业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小企业多,生产分散,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抄袭模仿现象普遍存在等,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罗格朗、西蒙、西门子等众多国际建筑电器巨头大举进入中国。可以说,目前的中国建筑电器行业内忧外患。当然,2005年对于中国建筑电器来说,也不完全是坏消息。12月初,中国建筑电器一线品牌朗能集团联手世界五百强企业美国霍尼韦尔公司,走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朗能模式”欲破行业迷局?
据了解,通过与霍尼韦尔的合作,朗能获得了霍尼韦尔公司在国内的独家品牌授权,并将借助霍尼韦尔公司遍布全球的销售渠道进军国际市场。这种“品牌授权”不同于以往的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的诸如“OEM”(贴牌)、资本融合等低层次的方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合作方式。改变了以往中外企业合作中资本、资本单向流动的引进方式,其分工地位、层次和方式也不再以跨国公司为主导,使自己把握住了主动地位。在时机成熟之后,朗能的自有品牌将进入国际市场。品牌授权只是朗能打造品牌,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专家认为,朗能品牌授权模式将成为中国建筑电器的破局之道。
“品牌授权”能否成大众模式?
说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首推海尔和联想。专家认为,中国企业与国际知名品牌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也并没有如海尔和联想般的强大实力和机遇,因此海尔与联想只能算是“典型个案”,缺少指导意义。而朗能所采取的以“品牌授权”为核心的模式是一条明显区别于海尔和联想的相对低调的新方式。以产品为基础,以品牌为目标;有打造品牌的远大理想,又从自身实际出发;但节省了拓展国际渠道所需的大量成本,而且可以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使自己的产品更有竞争力。同时,产品可以获得与全世界消费者面对面的机会,将有效提高企业知名度,为未来自有品牌进军世界铺就了道路。这正是值得大多数中国企业借鉴的“大众化”模式。(6版《商务在线》)(编辑 涵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