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海口大林村兰花种植获得丰收,不少人前来参观取经。本报记者 彭桐 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花作为一种时尚消费品正悄悄走入人们生活,每到各种喜庆节日,鲜花便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最佳载体。海口对鲜花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据统计,海口市一年的鲜花、年桔消费营业额达3000万元。然而目前海口花卉消费市场80%以上的各种鲜花还都从广东、云南等省购进,海口地处天然大温室,发展花卉可谓占尽天时地利,这样的好条件却没能使花卉成为海口农业的优势产业,原因何在?在前天的议政座谈会上,政协委员们以发展兰花为例,给了人们很深的启示。
万元贷款遭农户拒绝
海口大林村道点下经济社地处灵山镇东北部,有29户174人,传统的水稻、芋头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支柱,人均年收入约2000元。大林村距离海口只有6公里,但却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在这里,曾经发生这样一起事例:2005年,政府在帮助农民发展兰花种植种时,需要前期投入,不少农民都无法筹到这笔资金,工作队会同镇政府取得了农业银行的支持,同意给每户发放1.5万元的贷款,由政府贴息,使用3年,必要时还可以延长1年。这么一笔及时雨式的优惠政策,一开始竟然遭到半数以上农户的拒绝,理由是,怕事情搞砸了,将老祖宗的家业也赔进去。
而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该村工作队算过这样一笔账:传统水稻种植每亩年收入约为1200元,而考虑到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后,种植兰花每亩的年收益是27000元,相差了20余倍。政协委员唐丽英在座谈会上说,后来,工作队推出了村支书潘正英为典型,带头种植一亩兰花,让群众看到了兰花销售紧俏、市场好的活生生的事例,这才增强了信心,19户农民由此走出了调整产业的第一步。
新产业要帮农民算好账
唐丽英委员在座谈时说,很多人在提起发展农村经济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要优惠政策、如何要扶持资金,这当然不错,但是却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农村和农民由于历史的积淀,缺少的东西还很多,他们缺乏的就是我们要帮助的,道点下村短缺资金而不敢要贷款的事发人深省,这件事告诉我们,新的观念、掌握市场是他们最缺乏的,所以帮扶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农民的观念,并让他们了解市场,帮农民算好经济账。
“现在,这个村里通过培养批量示范户,拉动了整体参与。近一年来在工作队和党员带动下,农户扩大了高效经济作物种植70多亩,仅此一项种植户每年可增收3.5万,正在落实的10亩兰花种植计划,保守估计每年能让农民增收30万元。”唐丽英委员充满信心地介绍。
兰花故乡更要树花卉品牌
在发展花卉这一当前“黄金产业”时,政协委员李运全也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及农业、林业、园林部门领导应该提高认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花卉特色农业作为生产发展重点,搞好示范基地。把发展花卉产业作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点产业并给予扶持。同时创建品牌产品,海南是兰花的故乡,野生花卉种类资源859种,特有种47种,可以引导建立野生花卉资源圃,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花卉产品。(记者杜颖)(来源:海口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