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15 17:27
打电话,约采访。对方问得简单:“谈什么?”“公共卫生。”记者答得也简单。“好吧。”约访成功,记者心情顿然轻松——她是个爽快的人。
她就是现任民革中央委员、天津市副主委,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的全国政协委员田惠光。
第一眼看到她,比照片里的人更娴静,如果不是看了委员名录的介绍,记者绝不会想到她是个典型的北方人,倒会肯定地说她是温婉的江南才女。 然而话入正题,从她流畅的谈吐、条理的分析中,让人真正信服她确是柔中带刚的学者型政府官员。
谈到公共卫生,话题就从非典开始。田惠光说,我国过去在公共卫生投入方面“欠账”很多,这也是去年的SAR流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到今年以来,政府在医疗设施投入方面确实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地修建扩建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增加了“120”急救中心的设施投入,增设了发热门诊,增加了信息网络。但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关键的因素却是人。一是教育好人,在医学院培养出合格而全面的医务能手。二是医疗卫生队伍的自身建设要加强,不仅是一线的医务人员,对医院的管理层更是如此。
问到非典期间她的心情和感受,田惠光说,作为天津市抓卫生的领导,确实感到很有压力。当知道因为一个病人而出现多例医务人员感染时,她很心焦,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建立有效的卫生防御体系。曾经在北美、欧洲考察过公共卫生系统的她,此时强烈地感觉到,应该实行“拿来主义”,吸收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经验。
例如,在投入机制方面,如何才能更科学化。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医院病房、先进的监护室,但对于一个素质较低的医务人员来说,病人进来后,仍不能按照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病理检验、监护和医治。所以她在今年的政协会议上的提案,就是关于改变资金投入机制的建议,具体说来,就是将卫生体系的预防工作做成标准化项目,项目中包括人口、面积等各种参数,并进行量化。对工作人员,要有可操作的具体要求;而对监管机构,有可供评价考核的指标。这样一个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将传染病进行提前预防和控制。
将标准化项目的外延扩大,建立标准化“健康城市”,也是田惠光今年政协会上要提出的一个新思路。从SARS到禽流感让她想到,是否可以将在加拿大等国家已经有过成功经验的“健康城市”的概念引入中国。她解释说,所谓的应急,还是由于发生了我们要去应对,与其如此,不如建立一个相对健康、可控性强的环境。这种愿望的实现,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整体健康水平,更能树立城市良好形象,城市经济发展,居民生活都将受益匪浅。
稿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戴金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