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15 17:27
要达到小康,先要有健康。去年春天的一场非典和今年初发生的禽流感,让政府和老百姓终于同时认识到: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已刻不容缓。 那么,曾经作为“抗非”主战场并取得“抗非”斗争重大胜利的广东是如何先行一步的呢?记者采访了在京出席“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
姚志彬告诉记者,广东地处亚热带,温度、湿度偏高,人口密度也高,近亿人口中,常住人口约8000万,相对常住的外来打工者1000多万,还有1000来万走南闯北的,人员流动性大,在环境上非常适合病毒的生长,往往是老传染病如乙肝、乙脑等未走,爱滋病、非典和人禽流感等新传染病又接踵而至,还有威胁极大、未富先贵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给广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成了省委省政府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大事之一,也是他本人任期内最大的目标。
构筑“防病大堤”
尽管国家卫生部没有明确提出试点,广东省还是决定抓住机遇,先行一步,构筑“防病大堤”。为此,省级财政一次性投入15个亿,建立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救助机构三大疾病控制防治体系和市、县、镇三大疾病控制防治网络,其中,有5、6个亿拨到14个欠发达县(市);加上广州、深圳和其它珠三角城市的投入,全省算起来有近40个亿。
黄华华省长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疾病控制防治网络的“网底”即乡镇建设这一块,它们是“防病大堤”的“堤脚”。据统计,广东全省一共有1000多所乡镇医院,大部分缺医疗室、缺设备、缺药品、缺人才,业务收入只有几十万元,自我发展能力差。现在,全省正在着手规划乡镇医院“改薄”工程,5年内每年拿出1.5亿元设立农村卫生基金;同时实施中心卫生院建设计划,用3年多的时间将200余所人口较集中、交通相对方便的中心卫生院建设成管理上档次、业务上规模的现代医院。全省三甲医院约有100所,省卫生厅已作出决定,动员它们与落后地区医院“结对子”,在人才、资金、设备予以对口支持;并重申所有将要升任副主任医师的医生一定要在农村基层医院工作一年以上。
乡镇卫生院搞得好与坏,院长是关键因素。省里已构思好在每个地方因地因人制宜挑选数名院长,给他们资助一部分经费,设定培养目标,进行相关考核,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带头人。
加强农村卫生
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环境卫生差,经济基础薄弱,人才缺乏,人的受教育程度低,生活习惯方式亦相对落后,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最大的难题还是农村卫生。鉴此,省里确定首先在全省1000多所乡镇医院建立起规范性计划免疫门诊,每家医院都设置防疫保健科,定期给群众打疫苗,消毒,优化农村卫生环境。为此相配套,5年内要为乡村一级培训防疫保健骨干3000多名,先把他们安排到省里轮训,再让他们当老师,逐级培养。
其次,建立合作医疗制度,把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体现党的农村政策的大事来抓。前些年,广东省曾经特地设立了一个固定机构,配备了七、八个编制,拨了7000多万启动经费,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亲自抓,结果合作医疗在中山、顺德、三水、东莞等地已开展得如火如荼。现在,广东省决定进一步加大力度,尤其是对欠发达县市约3000万农业人口,每位补贴10块钱,市县一级也拿出10元,个人再出10元,初步改变过去农民小病硬撑、大病由命的处境。
强化普及“两识”
姚志彬委员强调,其实许多疾病可以通过提高防病意识、普及防病知识来防治,治病的最高境界就是防,就象98长江洪水的教训是源头缺乏治理、非典的启迪是要从预防开始。他提请宣传、科技、教育等部门与卫生系统联手,把健康教育持之以恒地开展起来,并逐步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时也发动民间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义工参与进来。他还希望能在整合全省卫生资源上有所突破,让中央、地方、大学、部队所属医疗机构都能坐到一条船上来。
稿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戴金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