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农民工的主要聚集地是建筑工地,新一代农民工的目光则投向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技术性行业,赚钱糊口并不是他们进城打工的唯一目的。
记者 杨飞越 杨珂 高祥森 实习生 范开云 王聪 王希真
本报济南2月23日讯提起农民工,人们的印象多是“大包小包、一头乱发”,但在本报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民工招聘会”上,出现了不少与此大相径庭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年龄普遍在25岁以下,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时不时地从包里掏出名牌手机;基本没有务农经历,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观和就业观。
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谋生作为第一目标,建筑工地是他们的聚集地,新一代农民工的目光则投向三产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赚钱只是他们外出打工的部分目的。他们希望在城里买房,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因为有着更多的企盼,他们找工作时也往往更“挑剔”。“虽然我来自农村,但这并不代表我对生活质量没有要求。我同样需要娱乐,需要交友,需要上网来了解全国各地的信息。”王玉明今年23岁,初中毕业,一家招工单位对他有意向,但因为单位地处偏僻,上网、外出都不方便,他一口回绝。
“我有技术,不愁工作,我要进大企业工作。我原来那家单位管吃管住,但早晨馒头、咸菜加白开水;中午一年到头都是炒白菜,这样的生活,我不能忍受。”刘玉涛今年19岁,中级电焊工,对找工作一直持观望态度。
许多用工单位很需要这些人,但也对此表现出了相当的担忧。“现在不少年轻人,在工厂有点不高兴,什么也不想,马上走人。”一家企业招工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年他从农村应聘到现在的企业后,非常高兴地给老板拎了两瓶酒,表示感谢。而现在,逢年过节,作为公司负责人,他要拎着礼物去拜访一些企业技术骨干,这样才能留住他们。荣顺鞋厂总经理韩吉荣认为,第二代农民工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敬业精神差。
省就业办主任赵振国认为,根据年龄划分,中国已形成了两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更容易融入城市的氛围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这批孩子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不免有娇生惯养、过度注重自我的缺点,政府和企业应进行适当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