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这是一宗永远无法复原现场的命案,甚至连作案的动机都无从得知。只能借助DNA鉴定,才断定凶手是一名年仅17岁的初三学生——已经喝农药自杀的小宝。小宝迷恋网络,一年都没到学校上课,他的父母竟然不知道,他的学校竟然以“转学”甚至“根本就没有这个学生”为理由推脱应尽的责任。
在这起命案中,小宝杀死了一名寡居的女子,然而,让这名少年成为凶手背后的“凶手”又是谁呢?
寡居女子离奇遇害
2006年2月5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辽宁省公安厅刑事技术研究所将一纸DNA数据证明材料转至沈阳市公安局新城子分局刑警大队,这意味着一宗命案可以宣告侦破了。为什么一起命案会以DNA鉴定数据作为证据来终结呢?一切都需要从2005年7月13日说起。
2005年7月13日晚7时多,新城子区黄家乡黄家村一居民,把报警电话打进新城子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值班室:“我们村一个叫李春的寡妇,无缘无故被人打了,伤得挺重,你们赶紧过来一趟……”
主管刑侦工作的王天明副局长及刑警大队刘永良政委,带领值班的刑侦技术人员迅速赶往案发现场。当刑警赶到时,被害者已经被村民们送到附近的医院,现场也因此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据村民反映,被害人李春是被打倒在她家院子里西侧的一间耳房里。这间耳房看上去很简陋,没窗户,里面一片漆黑,在西北角只有一张破旧的铁制双人床。李春遇害后,还被人用一个小瓷缸扣住了头,在送到医院前就已经停止了呼吸。
刑侦技术人员在现场发现的有价值线索很少。两只塑料拖鞋和两枝木质拐杖,其中一枝拐杖还倚在耳房的房门口。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不过,在耳房门口,细心的侦查员发现了一个蓝色的塑料小瓶。也许,它能“告诉”侦查员一点什么。
走访调查工作,与现场勘查工作几乎同步进行。李春寡居多年,只有一个儿子在南方当兵,可很少回家。她的生活很艰难,丈夫死后连一间房子都没留给她,她就一直租住在村里老齐家的东屋。祸不单行,一年前,她被车撞了,落下残疾,拄上了拐杖。这让她的生活捉襟见肘。不过,李春为人和善,跟村里人相处得很融洽,从来没听说她跟谁红过脸儿。
从案件的残忍程度看,凶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李春的命。从理论上讲,杀人的理由无外乎情杀、仇杀、图财害命等。可这起案子说是情杀———李春没有与任何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说是仇杀———李春从未与任何人结怨记仇;说是图财害命———李春生活艰难,自己还需要别人接济呢?李春究竟惨死谁手呢?
侦查范围一再被扩大,凡跟李春有过接触的人,都被纳入警方视线。当侦查员正摸排李春所有的社会关系,准备进行第二轮摸排时,有一个情况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村民齐宝库家的独生子小宝离家出走了,老齐家老老少少正全体出动到处找呢!
李春被害了,小宝神秘失踪。这仅是巧合?专案指挥部决定,从侦查李春被害案的侦查员中抽出一部分,组成一个侦查小组,调查小宝失踪的原因。孤僻少年神秘失踪
在黄家村经过一番调查,侦查员为小宝“画”了这样的“画像”:小宝是齐家独苗,今年17岁,上初中三年级。这孩子是村里人公认的老实本分人,但平时少言寡语,很少与他人沟通。
几年前,齐宝库和妻子到新城子区街里做买卖,由于生意的需要,齐宝库在离其做买卖不远的一个小区里,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但很少住,两口子做完买卖就回村里住。为了让儿子受到好的教育,小宝小学毕业后,齐宝库就把小宝送到街里念初中。街里那套房子就小宝一个人住着,一个星期才回家一趟。回村里,小宝一般也不在家住,他从小习惯了住在同村的姥姥家,大了也没改变这个习惯。
齐宝库夫妇非常疼爱小宝。但,齐宝库脾气有些急躁,有时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些粗暴,平时父子俩的沟通也不多。7月13日,父子俩吵了几句嘴。小宝甩手去了姥姥家。
到了下午两点,儿子还没回来。他把电话打到姥姥家询问,小宝的姥姥却说,小宝走半天了!
儿子到哪了?齐宝库立即发动家人到处寻找。就在这天的6点多钟,租住在小宝奶奶家(也与小宝家同村)的李春被人害了。
两件事儿真是太“巧”了!李春的房东恰好是小宝的奶奶。换句话说,小宝有机会接触被害人。难道小宝是本案的罪魁祸首吗?
小宝会去哪儿?侦查员分析,小宝去街里他住的地方和学校的可能性比较大。侦查员随着小宝的父母到了新城子街里的家。这套两居室的家,令大家无法感觉出一点点家的味道。房间的每个角落里都蒙上了薄薄的灰尘。卧室的床头、桌子和地面上,到处都是生活垃圾:饮料瓶、罐头瓶、方便面盒。虽然这些东西不会说话,可它们却可以清楚地告诉大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间房子主人的生活如此简单、封闭。迷网络一年没上学
这时,小宝的学校已经放假了。当侦查员费尽力气,找到他的同学时,却得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都说,小宝大约有一年没上学了。
谁都无法相信,尤其始终对小宝寄予厚望的齐宝库夫妇。尽管他们不在身边照顾小宝,但小宝每星期都会准时回家一次,取一些换洗的衣物还有下个星期的生活费。齐宝库的妻子每天傍晚都给小宝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同时,每隔三四天,她还亲自到街里为儿子打扫房间,并没有发现小宝有什么异常。在她和丈夫的记忆里,小宝每天都是准时背着书包出门,又准时晚上五点钟放学回家。
一年没上学?难道儿子跟父母开了这么大的玩笑?
小宝的确没上学。一些跟小宝偶尔有交流的同学说,课余时间,小宝都是到学校附近的几家游戏厅去打游戏,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其它的爱好。
侦查员到那几家游戏厅查找小宝的下落,但未能如愿。学校推说没这学生
侦查员只好第二次到小宝就读的学校调查,但这回校方的态度与前一次显然有了变化。老师的说法也变了:一年前,小宝就转学到他家附近的一所中学,他早就不是该学校的学生了。他们通过这种说法告诉警方,再来学校调查,没有一点意义了。
但是,齐宝库夫妇一口咬定小宝从未转学。是谁在说谎?后经侦查员调查:小宝确实未曾转学。既然没转过学,学校为什么要说谎呢?侦查员第三次找到学校。此时,学校好像彻底失去了耐心。侦查员走进学校还没来得及自报家门,校方负责人竟然直截了当地说:“小宝从来就没有在我们这里读过书。也就是说,他压根就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
一个学生失踪了,而他的学校却表现得如此漠然;一个学生有一年没上学了,甚至没有一个任课老师跟家长说一声……
就在警方欲从学校打开突破口时,一条线索由刑侦技术人员传到指挥部,是关于案发现场发现的那个蓝色塑料瓶。经检验,蓝色塑料瓶是一个农药瓶,曾装过剧毒农药,药瓶内有新鲜农药残液。这证明农药刚刚被用过。经与齐家人核实,没人动过那瓶农药。被害人李春也不是中毒死亡,但瓶子里的农药不见了。
是不是有人在现场杀人后,喝农药自杀了?凶手是不是就是小宝呢?一个又一个谜团有待解开。
谁该为这场悲剧担责?
随着针对性较强的外围调查进行,刑警逐渐将小宝失踪前的情况复原如下———
7月13日早,小宝与父亲争吵,离开家,到姥姥家。下午两点,小宝从姥姥家出来,但没敢回家,而到了奶奶家,当时小宝的爷爷、奶奶在房后园子里种土豆。而此后,发生了什么,就没人说清楚了。但小宝到奶奶家的时间与被害人被害的时间相吻合。小宝有作案时间。如果说失踪的小宝是畏罪自杀了,那他的尸体在哪里呢?侦查员围绕案发现场进行地毯式搜查,但没有结果……
转眼过了两个月。9月22日,正在秋收的黄家村村民李铁臣在收地的时候,在距案发现场几百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具少年的尸体。经辨认,正是失踪的小宝。
2006年2月5日,省公安厅鉴定结果显示:小宝就是杀害李春的凶手。由于小宝的畏罪自杀,案发的过程与现场,已经没人能准确复原。小宝为什么会对一个贫穷的寡居女子下手?他又是怎样将这个女人顺利引进那间阴暗的耳房?……
这一切都将是一个谜,连同小宝的尸体一起掩埋于他的坟墓里。
案子虽然结了,但办案刑警的心情却异常沉重。17岁的小宝,只是一棵未经雕琢的秧苗,他原本不是一个生性残忍的坏孩子。可是,他却走上了犯罪、自杀的道路。是什么使一个原本善良可爱的孩子变成了残忍的凶手?这背后的“凶手”又是什么呢?(文中除民警外均为化名)本报记者伏桂明通讯员刘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