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一位瓷器收藏商,30年来耗费两千万元收藏的瓷器几乎全是赝品;无独有偶,广州一位做木材生意的老板亮出手上珍藏的三幅某岭南画派大师的画,经鉴定后被认定为仿冒之作,这是本报日前一条新闻《花两千万元收藏的竟是赝品》中披露的事实:广东人有收藏实力,但无收藏知识。
企业老板、高级公务员、白领金领日益发展成为“文物新贵”,他们是未来古董业的生存基础,但他们同时也是古董外行,面对鱼目混珠的文物市场该如何下手?昨日,记者获悉广州西关古玩城即将推出的《行业自律公约》中明文规定,古玩城商人销售古董必须“真实标示或说明文物古玩与现代艺术品”,也即亮出古董“真底牌”,对产生纠纷的文物商品则交给古玩城技术顾问组“审判”,商家怎样衡量诚信和利益的轻重,将直接关系他们能否在古玩城中生存立足。
记者 张影
古玩市场
收藏兴旺造假更旺
“可以肯定地说,全国的古玩市场、收藏品市场没有一家店百分之百卖真古董、没有一家店绝对不售赝品、仿制品,收藏兴旺,造假更旺,这是文物市场中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象”,西关古玩城管理处负责人郑朝晖告诉记者,时下的古董市场分为三类情况:第一,打着古玩市场或者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名号”,但90%是卖新东西,只有一两件价值不高的古玩充门面。如果顾客看中真品,他们就开出“天价”,吓退顾客,实则引导对方买其他新品;第二,以卖老东西为主,集中某地区卖古董的商家,如全国的十大古玩城。但有的卖新东西的商家也挤进古玩城,有收藏者喜欢买新艺术品,古玩市场于是也同意这部分商家进驻。古玩城长久以来积攒起的信誉地位及“聚众效应”,也使很多卖假者千方百计想挤进去分一杯羹;第三,有的市场商家先经营古董,可当古玩断货接济不上时,就以假冒真,以新充古。
民间收藏者
“文物新贵”人群愈来愈庞大
我国没有为民间收藏专门设立的国家权威鉴定机构,买古玩真的就是靠慧眼、凭运气了。民间收藏者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专研者,他们通过学习文物知识,凭自己的力量鉴定;另一部分是新兴力量,他们是企业老板、高级公务员、白领金领,虽有收藏需求、实力,但是没有收藏知识,也没有时间专门学习,这类“文物新贵”人群愈来愈庞大,他们是未来古玩业、古玩市场的生存基础。
诚信自律
古玩商必须标注商品身份
下周即将实施的《西关古玩城行业自律公约》最核心的方面,是要求古玩商明白、真实地在商品上标注古董、艺术品、赝品或者仿制品等身份,亮出真底牌。其目的一是保证消费者利益,尤其是吸引有实力的外行文物贵族;另一方面古董是很特殊的商品,一般人难辨真假,文博系统的专家又不能以其官方头衔从事民间商业鉴定活动,在国家没有力量打假的情况下,实现行业自律。
技术鉴定
产生纠纷由“行业法院”“审判”
《自律公约》还规定,在西关古玩城购买的商品产生纠纷的,交由古玩城技术顾问组鉴定,他们担起“古玩城法院”的“审判”工作。该顾问组是由符合资格的古玩城商家推荐或者自荐,经管理处审核同意组成的“专家库”,有30多人,其最大特点是,技术顾问组成员与管理处单线联系,他们并不知道“专家库”的人事组成。
技术顾问组抽取三人以上的单数成员,对“问题古董”进行鉴定。鉴定采取回避制和秘密制原则,即如果张姓商人售卖的青花陶瓷被投诉是仿制品,而此人又是技术顾问组成员,则他一定要回避这次鉴定;其次,每一次组成的鉴定组成员身份保密,他们将鉴定结论单独反馈给古玩城管理处,彼此之间并不知道哪些人参与了鉴定。
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得出的鉴定结果,只是作为一种参考依据。原因是,西关古玩城的技术顾问人员毕竟不是国家级专家;其次,真理也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古董是很高深的学问,一次“审判”不能下终极结论。“说到底,古玩城的‘行业法院’只是为消费者提供相对简单、及时、免费的技术支持,不是下权威结论”。
其他措施
违规者年终不续约或提前解约
西关古玩城管理处没有工商部门的行政执法公权利,也没有法院的依法审判和强制执行的权利,因此,出具了鉴定结果后,他们主要负责出面调解,如果调解失败,则指导消费者向消委会、工商局、法院通过投诉、打官司等其他途径,争取公道。
出台《行业自律公约》,目的是为了培育“纯正”的古董市场,仅仅一个自律条款显然对商家的约束力度不够,因此还出台了配套措施,即诚信与否与租赁合同挂钩。如果商家没有真实标识或者说明文物古玩或现代艺术品,视情节给予警告、上“黑名单”处分。此外,还包括年终不续约、提前解约两种清退出古玩城的惩戒方式。(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