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海玲)继光明和蒙牛之后,乳业的又一大巨头伊利再一次试水股权激励机制,然而与蒙牛以民营企业身份在海外上市及光明提取奖励资金购买流通股不同,曾传试水MBO以失败告终的伊利股份22日披露的竟是一条直接用股份奖励高管的股改方案。 证券界分析人士抨击伊利欲将存量的国有股以无价的方式转赠高管涉嫌不合规。
基金公司拍手称快
伊利公告披露称,如果完成一定条件,非流通股股东将把转增股本支付对价剩余的1200万股股票作为股权激励送给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激励对象。然而伊利股份的股改方案显示,非流通股东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支付对价后余下的1200万股将先由第三方托管,而第三方由伊利股份董事会决定。如果2006年和2007年经审计的年报中,净利润增长率大于或等于15%,而且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那么由第三方托管的1200万股股票将分两年转送给公司激励对象。如果没有完成相关业绩条件,这1200万股股票将作为追加对价追送给追加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股东。
像伊利股份这样的股权激励方式还是第一家。伊利股份由基金公司重仓持有,基金公司显然对伊利此举拍手称快:这种股权激励制度更容易将公司高管和公司股东,特别是广大流通股股东的共同利益“绑”成一体,也显示了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乐观。然而资深的证券界分析人士指出,伊利此举非常不慎重。
某公司类似方案已搁浅
上海荣正投资公司副总经理蓝友金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根据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及国资委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草案),任何国有股存量转赠或转卖给管理层都是一种国有资产流失。”
蓝友金认为,“伊利是一个国有企业,其持有的法人股和国有股都应该是国家所有和管理。其次,转赠国有股或国有企业法人股这种方式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管理层以净资产估价的方式去购买也是一种国有资产的流失。净资产估价方式是一种股票非流通时代的土办法,现在都已是流通时代了,管理层若想持有国有企业的股份,或者自己花钱以市场价去购买流通股,或者按有关规定参考流通市价购买期权。”蓝友金相信伊利的此次高管激励政策将无疾而终。
据了解,伊利的此次股权奖励高管计划仍需有关部门的审批。而与其同期公布类似股权奖励办法的某药业上市公司的方案已搁浅。昨日,伊利股份没有开盘。(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