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从2001到2005,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大变迁的五年。从城市到乡村,从个人到家庭,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中国社会实现了一次深刻的嬗变和跨越。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五”期间,全国共组织400万人参加再就业培训,18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这是顾客在成都一家快餐服务点购买食品。该服务点是成都市锦江区总府社区为帮助下岗人员再就业,在成都最繁华的春熙路商贸地段增设的3个快餐点之一(摄于2004年8月22日)。新华社发 “十五”期间,西藏自治区经济增幅连续5年超过12%。去年,全自治区生产总值达到250.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1.5%,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是西藏自治区贡嘎县的藏族妇女在青稞收割场上(摄于2005年8月14日)。新华社发 从总理为农民工讨工资,到今年初《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过去5年间,1亿多农民工的命运正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这是在贵阳市一家国有企业打工的农民工王志超(左)高兴地领取2005年的工资(2006年1月24日摄)。新华社发 综合国力在过去5年间跨越数个台阶的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示和平崛起的形象。奥运会、世博会的申办成功和顺利筹办,必将在未来岁月中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形象。上图为2005年6月26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题口号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揭晓仪式。下图为2005年11月11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新华社发 到2005年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达117个。恩格尔系数下降、休闲方式增多、活动半径扩大……中国人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是在安徽省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出入境通行证和护照的市民(2006年1月19日摄)。新华社发 “十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不足千分之一增长到目前的超过1/3。这是市民在江苏省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大厅内办理私营企业执照(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多予少取放活、三减免三补贴、取消农业税……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三农”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广西田阳县头塘镇百沙村一位农妇在收割早稻(2005年7月22日摄)。新华社发 “十五”期间,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多年来相对滞后的文化体制改革,突破重重束缚,不断向纵深推进。这是一对父女在参观2005长沙“虹猫蓝兔”卡通艺术节(2005年11月7日摄)。新华社发 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非典、禽流感、自然灾害、安全事故……走过不平静的五年,中国人民在磨难、考验中更加成熟、坚强。这是科研人员在展示人用禽流感疫苗(2005年11月14日摄)。新华社发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扩大基层民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这是浙江省温岭市南鉴村财务监督小组把经过仔细核查的村里收支帐目向村民公布(2004年12月30日摄)。新华社发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