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最后一艘古帆船仍在海上作业》追踪报道
新闻回顾
2004年7月,我市学者和航海爱好者在开展“福建海岸行”调查时,发现了最后一艘仍在海上作业、属于云霄县列屿镇汤家的古帆船“金华兴”号。当时,由于“金华兴”号已过报废期,渔政部门责令拆除。我市学者、政协委员认为,“金华兴”号是中国古代传统造船业的活见证,具有重大的科研、使用、艺术价值,强烈要求予以保留。最终,珠海一家公司以十几万元的价格买走了“金华兴”号,汤家几兄弟也随船奔赴广东。
一年多过去了,古帆船和汤家人如今的生存状态如何?几天前,我市航海史学者许路专程前往广东探望“金华兴”号和船长汤裕权,并向记者讲述了他(它)们的近况。汤裕权与“金华兴”号 (资料图片)人船终离分
“我十多年来最好的时光都是在这条船上度过的,离开了船,我还能做什么?”“别人觉得船上很不安全,对我来说,在这条船上是最安全的。”一年多以前,坐在随时可能被拆除的“金华兴”上,船长汤裕权愁眉难展。现在,汤裕权是东莞市一家小工厂的管理员兼食堂采购员。
东莞石排镇一个已经城市化的村道旁,汤裕权所在的小厂坐落在沿街居住楼的一层。这是他弟弟和几位当地人合股开办的作坊,已创办两年,主要为大厂生产的服饰加工烫制标识,有19名工人,5台机器。工人大都来自云霄老家,有的还是本家亲戚,都租住在旁边居民楼内的集体宿舍。闽南话,铁观音茶,多多少少慰藉了远离故乡的漂泊者。
老汤的日常工作是每天早晨外出买菜,然后前往分布在周边镇区的大厂送成品或取原料,回厂记录账目,管理厨房。每星期工作7天,每天8小时,时常需要加班。
由于渔业资源的日益萎缩,大量渔民上岸转岗成为必然趋势,汤裕权目前的状况,应是转岗渔民较为理想的出路了。
常梦见自己在海上
汤家的古帆船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原因之一是汤家采用一种现代社会罕见的管理权高度集中的大家庭生产与生活方式,整个家族的钱财都由老父亲汤坤海支配。“金华兴”号被卖,汤家也失去了维系家长制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主要生产工具,2005年春节后,汤家兄弟四人分了家。
起先,汤裕权受雇于“金华兴”号的新主人,帮助保养古船,培训帆船“发烧友”,但“金华兴”号的功能毕竟已从渔业生产转为展览、考察,汤裕权再也不能与船厮守了。他必须另寻出路,便尝试着到三弟的工厂打工。
告别了船上的生活,进入完全陌生的工业社会,一切在瞬间都改变了。刚到东莞的头一两个月,汤裕权对工作和生活都很不习惯,很想干脆回乡当个雇工,重返船上的生活。那时他常梦回大海,紧张地指挥下网。“金华兴”号停靠于珠海一船坞进行例行维护。
陆上的生活更稳定
渐渐地,老汤适应了在东莞打工的生活,甚至已经开始喜欢。因为在这里生活比较稳定,不像渔业生产,总要因为天气变化提心吊胆,十多年来从未睡过一宿安稳觉。现在工作时认认真真,下班后就可放心休息。他觉得,这正是海上劳作和城镇打工两种生存方式最大的不同。
在工厂从事管理工作,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重,老汤觉得挺开心的。他考了摩托车驾驶证,每天骑着工厂的摩托车出外办事。汤裕权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把工厂管好,逐步扩大发展,希望将来能买一部小货车。
得知“金华兴”号正在珠海船坞检修,汤裕权关切地问起老船的状况。听说它的主桅等一些部件已经更加老旧时,他娴熟地说出一套套保养方法。当许路告诉他新近测量的船艏龙骨和船艉龙骨下垂变形的指数时,汤裕权说,需要进行大修校正了。
许路正联手集美大学高级工程师陈延杭、台湾著名航海家刘宁生等执行一项名为“七海扬帆”的方案,计划复原一艘无动力的传统帆船,并用它环航世界。许路问汤裕权:如果有一天,我们复原出一艘中国帆船去环球航行,你想不想一起去呢?老汤思考了很久,缓缓地说:有机会当然想重返大海,但需要一段时间的思想准备,毕竟工厂的工作不能放下。文/图刘丽英拓比
链接:“金华兴”号绕澳门航行一周
最后一艘古帆船将重走海上丝路(来源:厦门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