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编者按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了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流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和沿江各级党委政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周密安排,科学防控,赢得了应对水污染的全面胜利。 形成了“以人为本、高度负责,科学求实、沉着应对,精诚团结、顾全大局,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为大力宣传应对水污染事件的先进事迹,弘扬在实践中形成的负责精神和优良作风,本报将陆续刊发七篇“应对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报告稿,以便大家更详细地了解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应对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动人事迹。
2005年11月下旬,哈尔滨这座拥有400万人口的大城市面临一场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罕见的停水危机。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解放军、武警部队和省内兄弟城市鼎力支持下,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负责精神,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周密安排,科学防控,带领全市人民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应对水危机战役。
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在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危机时刻,敢于承担责任,科学求实,果断决策,做到权为民所用,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一条长达135公里的污染带,顺流而下,一步步逼向哈市。
11月21日,历史将记住这关键的一天。8时,当市政府得知污染带将于22日14时抵达哈尔滨段取水口,给我们的有效工作时间仅30个小时,一系列紧迫而重大的问题摆在了面前。是否停水,这在哈尔滨历史上是第一次。停水后,如何保证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等等,都需要做出迅速的抉择。9时,市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周密考虑,提出方案,并立即向市委书记杜宇新及正在呼兰区视察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张左己省长、石忠信市长进行汇报听取指示。省市领导明确:越是在危机时刻,越要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为政府决策指明了方向。下午,张左己省长、石忠信市长分别主持召开了省、市政府应对松花江水污染办公会议。在省政府成立由张左己省长亲自挂帅的省政府松花江水污染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市委、市政府也迅速组建了由市委书记杜宇新、市长石忠信为组长,8位常委和3位副市长任副组长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是夜,松花江南北两岸的政府相关部门一夜无眠。哈尔滨市政府《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应急处置预案》启动了,市环保局、市供排水集团、市商务局、市经委、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全部进入实战状态;省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1000万元省长专项预备金和市政府平抑水价的500万元专项资金、保护困难群体的100万元供水专款迅速拨付使用。一夜之间,一道无形的防污“大堤”筑起来了。各级党政组织以它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人民的忠诚,驱走了百姓心中的恐慌。一场紧张、有序应对水危机的战役全面展开了。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做到各方面信息快速传递,公开透明,让群众知情、理解、支持,是政府组织群众战胜危机的根本保证。
“知情才能理解,理解才能万众一心、共度难关。”时任省委书记宋法棠的话,掷地有声。“人民才是哈尔滨渡过难关的坚强后盾。”这是市委书记杜宇新的坚定信念。
从21日到23日,市政府连续发布4则公告,并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快速传播到城市的每个角落。组织300多个工作组,深入社区向群众告知停水的真实原因,指导百姓充分储水。停水前,95%%的家庭储备了可用4到5天的生活用水。
从21日下午政府发出第一则公告开始,到27日全市恢复供水,市区各街道办事处在居民楼的单元门上整整贴出10张告示。除了政府的正式公告,何时停水,何时来水,停水期间到哪里去接水,恢复供水后能不能立即饮用,何时才能恢复正常……种种权威发布的最新信息也都在第一时间登上了这面最贴近百姓生活的宣传板。
为了确保市民的知情权,市委书记杜宇新亲自召开会议,对做好应对水危机新闻宣传工作做出部署。每天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将污染带水质监测结果、恢复供水准备、警示预报和供水后水质、卫生监测报告在第一时间通告社会,公布于众。群众心里托了底,更增强了战胜水危机的信心和决心。
面对外埠记者“抢购风潮”的提问,家住辽河小区的张凤芝大娘自信地说:“我们是按照政府通知,在得知事情真相的前提下积极储水自救的。这跟盲目听信谣言,大帮哄的抢购完全是两回事。”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王晓明则坦言:“在事件发生之初,政府已经用实情、实话向百姓表明了态度。这样的政府,市民没有理由不跟它站在一起!”
危机时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全力做好防控工作,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做到利为民所谋,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23日23时,市区供水管网正式停止供水。“老百姓的事比天大”、“决不能让一个人喝不上水,决不能让一个人饮用污水;确保人民健康安全,确保社会正常生产生活。”温家宝总理的指示严肃、明确,成为省、市党委、政府战胜危机的行动指南。石忠信市长当众表态:“政府绝不食言,4天后保证供水”;张左己省长郑重承诺:“恢复供水后,我喝第一口水”。27日晚,当张左己省长来到市民庞玉成家中向全市人民兑现承诺的时候,老人感慨万分,当即赋诗一首:“喝上一杯放心水,心中感到格外美。党送温暖家家乐,百姓心里放光辉。”
21日晚,是全市应对水危机又一关键时刻。下午,全市各商场、超市纯净水、矿泉水销售一空,销量是平时供应量的100倍。如何扭转市场被动局面,市政府面临巨大压力和考验。省、市党委、政府连夜召开会议,做出部署。市水务局迅速将全市918眼地下水井全部启用,同时,组织新打深井125眼;市商务局迅速组织生产企业开足马力加工矿泉水、纯净水,调配车辆将饮用水运往市区;省、市领导亲自安排,从沈阳、牡丹江、大庆等兄弟城市紧急调运瓶装饮用水1500吨;调拨消防部队、大庆等市和没有受到污染影响的市内7个区、县(市)的消防车、环卫洒水车紧急驰援,最大限度地缓解城市供水压力。22日上午,当各商场、超市柜台重新摆上了矿泉水、纯净水,各区供水点正常供水,老百姓的心里踏实了,知道这一夜之间的变化意味着什么?一位外埠来哈投资的人士目睹了哈尔滨几天停水危机后,感叹道:在大街小巷,从每个市民从容的脸上,从井然有序的生活和工作秩序上,真是看不出这座城市正承受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
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我们在加大水资源调配的同时,加强了供水市场管理。市政府决定在每个区设置3~5个供水点,平价供应桶装水和矿泉水。实行紧急状态下用水限制,停止所有浴池供水,停止所有洗车行营业。组织物价、工商等部门协同作战,对城区113家农贸市场、402家超市、3000余户食杂店进行反复检查,严厉处罚趁机哄抬物价、人为制造市场恐慌的行为。同时,加强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对全市3708家饭店、宾馆、食品生产等餐饮企业和市场的食品卫生进行监督,保证群众饮食安全,对不能达到卫生标准的240家餐饮单位责令停止生产经营。坚决打击不法商贩用受污染水源搞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公安、执法部门万余名警力,对超市、商场、水厂和重点部位进行巡护,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全力预防消防安全事故。刚性措施,确保了哈尔滨危机面前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进入冬季采暖期的哈尔滨,停水是否会导致全市1.2亿平方米住宅的供热陷入瘫痪,这无疑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不因停水而使一台锅炉停热,不因停水而降低供热质量”。各供热单位纷纷采取超常规措施,落实居民生活水箱、供热补水箱、软水水池、消防水池等储水点1300余处,提前储满9万吨备用水。为解决担负10万户居民供暖任务的哈发电公司补水问题,市经委从22日起派专人常驻该公司,并落实了两处水源,又从各种渠道调来40辆运水车,24小时不间断供水。停水的日子里,偌大的哈尔滨,虽然窗外冰天雪地,但室内却温暖如春。百姓家中室温不但没有下降,“12319”城建热能电站受理供热质量及报修投诉电话,反而同比下降了3.9%。
地处依兰县达连河镇的哈尔滨气化厂,担负着城区75万户居民、3000户工业企业和商服用户煤气供应任务。由于没有备用水源,一旦关闭松花江取水口,就会造成哈尔滨大面积停气,后果可想而知。石忠信市长态度坚决:“绝不能出现停气问题。”省、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现场办公,连夜指挥现场工作。停水期间,气化厂日供气量达100万立方米,家家户户的炉灶依然是气足火旺……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和哈药集团生物制品一厂共同担负着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生产任务,供应国内60%%的市场,事关全局。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要全力以赴保生产。储存的水用完再用调来的水,调来的水未用完又紧急开掘深井。停水期间,两家企业的生产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仍然24小时满负荷生产,禽流感疫苗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没有因我们的暂时困难而受到损害。
没有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爱,政府的责任就无从谈起。带领群众战胜水污染危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做到情为民所系。
水污染给广大市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那些贫困、孤寡群众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然而,患难之时见真情。党和政府时刻惦念他们,全市累计筹措千万元资金,向31万人免费提供储水用具和饮用水。
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118个市直部门行动起来,自筹资金524万元,组织近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全市122个社区的25118个低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包扶困难群体、特困家庭,并形成了全社会共同行动。为切实解决城市低保对象、鳏寡孤独和残疾人用水需求,按照停水第一天每人3瓶、第二天4瓶、第三天5瓶的标准发放纯净水,低保人员仅凭低保证就可以领到政府免费供应的瓶装水。面对政府组织的一辆辆开进社区的免费供水车,面对党员干部为其盛满的一盆盆清水,面对机关干部送到群众手中的一瓶瓶矿泉水,干休所的老军人眼圈红了,孤儿院的孩子笑了,敬老院的老人心里暖了,特困户愁苦的眉头舒展了……68岁的低保户丁玉兰老人指着偏瘫在床的儿子,老泪纵横:“停水后,我们喝上了瓶装水,是政府救了我们母子俩啊……”
“百姓利益无小事”。停水的日子里,市民在电视里看到最多的是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慰问贫困群众、走访困难家庭的身影,温家宝、宋法棠、张左己、杜宇新、石忠信等各级领导的走访,给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换来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在抗灾的日日夜夜,省市党委、政府的各级领导通宵达旦地工作,日平均工作量在20个小时以上者有之;打完点滴,拖着带病的身躯一线指挥者有之;几过家门而不入,数日未与亲人见面者有之……望着省市领导熬红的双眼,望着政府职能部门彻夜不息的灯光,望着各路送水大军疲惫的脸庞,许许多多的群众动情了。他们说:“在这场水危机面前,哈尔滨的百姓看到的是一个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府,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政府。政府用执政为民的行动凝聚了人心。有了这样的党和政府,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