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烈士李光耀的侄女李敏英找到;1月25日,烈士郭耀山的侄子郭天植、郭天雄找到;同日,烈士李德同的弟弟李德朴和侄儿李志平找到;2月2日,陈秀英被确认为烈士熊起友的女儿。
从1月20日踏上烈士家乡寻亲路到学校规定的返校之日,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中科大)172名学子走遍8县市有关部门和120多个村庄,累计行程过万里,访问农民、市民近万人,在襄樊、枣阳、竹山等地,为5位烈士找到亲人。
告慰英魂
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启动
1月19日,一条《170名学子踏上征程:寻找阵亡烈士亲人》的消息,成为当天华中科大新闻网上的热点新闻。
这项为烈士寻亲的活动,缘于84份《太原战役阵亡将士通知书》,其中涉及11位湖北籍烈士。10年前,这些阵亡通知书被山西民间收藏家王艾甫偶然发现并收藏。去年11月,王艾甫专程到湖北为云梦县烈士郝载虎的亲人送去郝载虎的阵亡通知书,并应邀到华中科大介绍有关情况。该校团委书记王志勇当即表示,将把为烈士寻亲作为学生假期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受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1月6日,由华中科大团委策划的这项主题为“寻找烈士亲人,告慰烈士英魂”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始报名。截至1月15日,响应者近千人。最终,由来自烈士家乡的172名学子组成了一支寻亲志愿者队伍,并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寻访一位烈士的亲人(《武汉晚报》此前已为两位烈士找到亲人)。
首传捷报
李光耀烈士亲属找到
1月23日,襄樊二组的薛飞、谭胜虎、赵睿等同学赶往一个叫熊集村的偏僻小村庄。雨雪天气使道路泥泞不堪,连他们花钱包租的三轮车司机都罢工不干了。同学们只好徒步,等到达烈士李光耀的侄儿李有生家时,每位同学膝盖下都糊满了稀泥。
找到烈士李光耀的亲属纯属偶然。襄樊二组的同学们与《襄樊晚报》门卫交谈时,得知该报也曾参与寻找烈属活动,而且还有人打来电话。他们找到《襄樊晚报》一位负责人,得知打电话的是家住樊城区牛首镇熊集村二组的李有生和李敏英,称他们是烈士李光耀的侄儿、侄女。
李有生到城里做生意去了,同学们只见到了60多岁的李敏英。李敏英回忆说,李家原来确实住在商阳村,到1966年村中修水坝,全村移民,才迁到了熊集村。李光耀家兄弟3人,李光耀排行老二,李有生、李敏英的父亲是老三。李光耀到了娶亲年龄仍无钱娶妻,1947年参军后就杳无音讯。没想到,华中科大学子为他们送来了讯息。
苦苦找寻
萧汗弼烈士亲属仍无下落
1月24日清晨,肖盾等同学得知谷城太平店有一个叫杨旗营的地方,有十来户姓萧的人家。他们直奔杨旗营,找到村里前任村支书,在他的指引下找到了一位老奶奶。
据老奶奶说,她的公公自参加解放战争一直没回来,走的时候20岁左右,留下一个1岁多的儿子叫萧元弼,也就是她的丈夫。很多情况都与他们手中的烈士资料相符,但名字不对,老奶奶的公公名叫萧文杰。
同学们用尽了当地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手段,收效甚微。但他们没有气馁,又在民政局、档案局查阅相关资料,仍然一无所获。返校时间到了,无奈之下,他们把寻找烈属的任务暂时托付给了亲友。
一波三折
郭耀山烈士的亲属浮出水面
1月24日,襄樊一组的同学根据《襄樊地理志》和《襄阳县志》等资料,找到了位于樊城区美满社区附近的老郭家台,一打听,连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不知道郭耀山。
正当茫然失措之际,围观人群中有一个叫张玉柱的老人兴奋地说他就是郭家湾附近的人,愿意带他们去郭家湾。
1月25日一早,崔骁凯、王志伟、郑晶等10位同学跟着张玉柱老人一起来到了郭家湾村。他们根据村民提供的信息分头走访了两户人家,无法确定哪家是烈属。幸运的是,他们又遇上了一位年轻时给人看风水的郭景树老人,他父亲以前是保长,村里人谁去当兵,他家都清楚。在郭景树的指点下,同学们顺利地找到了郭耀山二哥郭天植的儿子郭开智。
由于郭开智是郭天植再娶后女方带来的儿子,而郭耀山的亲侄子远在双沟镇的襄阳县二中,于是同学们又赶到双沟镇,郭开雄却不在家。开往市区的最后一班车只有半个小时就要发车了,在他家四邻到处敲门询问未果后,同学们正准备离开,却在大门口碰到一位散步归来的老人,一问,正是郭开雄。
电视传信
烈士王德喜的亲属喜获佳音
1月27日,邻近除夕。晚上8时,枣阳电视台的观众看到一条滚动播出的字幕:“寻访1949年解放太原时牺牲的枣阳籍烈士王德喜(35岁)的亲人,若有知情者请与聂红波联系134××××2856。”这已是枣阳电视台第二天在黄金时段播发该信息。
枣阳组的聂红波查阅了许多资料,走访了一些老人后,都没有线索。无奈之下,只好找到枣阳市电视台请求支援。1月29日(大年初一),他接到一个叫杜华兵的人的电话,称王德喜是他的舅爷爷,陈家祠堂人。这个地址与王德喜阵亡通知书上记载的“陈家沟营”相近,而聂红波在电视信息中并未透露烈士的地址信息。
2月4日,聂红波在20多公里外的邻镇见到了杜华兵,又随他走访了陈家祠堂的一些亲属和老人。这些亲属都证明了王德喜的身份,他们兄妹4人,王德喜排行老四,杜华兵是他三姐王德芝的孙子。
寒假过去了,172名同学必须返校了。面对剩下的4份阵亡通知书:萧汗弼(湖北谷城人)、毛通银(湖北汾登县人)、王宣武(湖北宜昌县人)、张荣贵(湖北荆门县黄土坡人),同学们决定继续寻找。返校前他们把烈士信息留给了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如果还没有结果的话,同一批同学在今年暑假将继续这项社会实践活动,直到找到为止。
华中科大团委书记王志勇说,这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对于目前在校的这批大学生来说,战争离他们很远,革命英雄也离他们很远,而这次风雨寻亲路,他们和历史取得了对接。
本报武汉2月2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