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又是大同市政府办公厅驻新荣区七里村扶贫工作队铁定的星期五下乡日。一大早3位工作队员便驱车赶往村里,走家入户给群众拜年。一双双紧握的手,一句句朴实的问候,工作队和这个村的群众简直就像一家人。七里村是新荣区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也是大同市政府办公厅的定点扶贫单位。 村里在册人口76户210人,而实际住户只有32户65人。原因是许多人不愿呆在看不见希望的七里村。面对这样的村,扶贫工作如何开展?2005年初,大同市政府办公厅新选派的第四批扶贫工作队进村后,队员们把践行“三个代表”、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融入到了扶贫工作当中。在一年多的实践中,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并形成了一套扶贫与扶智结合、短期脱贫与长期致富统一、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协调并进、培养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等新思路。
细处入手,办群众所急,扶贫工作未落下一户一人
工作队进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挨门逐户地搞调查研究。一连数十日,他们白天入户访贫搞调查,夜晚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对策找出路。“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但问题不少。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这里的每一个老百姓都得到实惠,看到希望。”在队长刘振国的带领下,工作队的同志将每周五确定为进村工作日,分户分人搞帮扶,并专门制作了联系卡发到每个村民手中,工作队员的手机号、办公室电话、住宅电话一项不拉地印在上面,并告知大家,只要有事,随时联系。村民们也形象地称此卡为“办事卡”。就是这张“办事卡”,不知有多少村民用它让工作队的同志从城里捎回了日用急需品,也不知有多少村民用它联系着看病买药等等事情。去年春播前夕,面对买籽种、购化肥没钱而外地拖欠的工程款又要不回的窘境,村民们又联系到了工作队。工作队在多方协商下,终于将拖欠3年之久的工程款一分不少地送到乡亲们手里。一张“办事卡”成了一座连心桥。乡亲们激动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扶贫工作队。”
抓住关键,形成互动,扶贫工作要打持久战
农村的村、支“两委”是带领全村致富的领头人,工作队刚进驻七里村,经调查了解,发现该村“两委”工作能力较弱,作用发挥得不好。为此,他们首先帮助规范“两委”工作,从点滴入手,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其次筹资1.5万元改建了村、支“两委”办公室及党员和群众活动室。七里村坐落在一个黄土坡上,一到雨雪天,路面泥泞不堪,人出不了门,车进不了村。工作队进村后,经多方征求意见,确定了“12345”工作思路:宣传好一个政策,即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三农”的政策;办好两件实事,即筹措资金打一眼井,修一条路;搞好三项活动,即组织医院专家和医务人员为村民义诊,组织文艺团体下乡,组织好“九九”重阳节全村老年人慰问活动;做到四个保证,即保证对村民的承诺兑现,保证全年下乡不少于60天,保证遵守村规民约,不索取和低价购买土特产品,保证在村里吃饭交伙食费,注重自身形象;实现五个争取,即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开辟致富项目,出台全村近期发展规划和为村里培养一支“不走”的工作队。近一年来,工作队深入细致的工作,村、支“两委”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工作队进村时向农民的承诺一件件兑现着。在2005年的“七一”前夕,投资十万元连接交通要道的水泥路通车;8月初,第一眼机井打成了;2005年底实现全村人均增收300元。村民形象地说:村不再是“土烘烘”的村了,人也不在是“灰腾腾”的人了。
整体推进,扶贫又扶智,文明戏唱活一个村
工作队用他们的爱心和劳动,为这个山村带来了生机和希望。2005年有几位村民向工作队反映,自从解放初的1953年村里唱过一回戏,50多年来不知戏是啥样子,渴望之情溢于言表。群众要求的就是工作队该办的。在队员们的争取下,市文化局去年7月组织的文化“三下乡”活动,第一站就到了七里村,一唱就是3天,村民们真是过足了戏瘾。工作队还凑钱买来近30筒礼花在开演前燃放,火树银花吸引着周边村3000多名村民前来观看,整个小村庄沸腾了!由于偏僻,村里一半50岁以上的人没进过城,还有一半以上的人从没照过相。工作队的同志了解此事后,在2005年“七一”这一天,专门请来摄影师为全村没照过相的人都照了相。84岁的田喜老人拿着自己的照片双手不停地颤抖,连说“一样样的,一样样的!”为了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去年工作队的同志还筹措资金修缮了学校,更新了桌椅板凳,添置了图书和体育器材;为3个五保户送去了慰问金,为村里贫困户送了救济粮;工作队的同志每周还为村民送一次报纸,使他们及时了解外面的世界,掌握致富信息;去年“八一”前夕,他们又从市里选购了三套太空被,送到两名老退伍军人和一名军属家。一片片真情,一件件实事,为一个沉闷和封闭了许久的村子点燃了激情,播种了希望。七里村的扶贫工作队员们,在当前全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用他们朴实的行动,就如何扶贫、怎样扶贫做了一些很好的尝试。本报记者赵志成本报通讯员李素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