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关于上蔡县慧光文武学校搞封闭式教学、让百余个孩子“专心”学“国学”的报道刊发后,在社会上立即引发强烈反响。从昨天早上7点半,本报公布的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截至晚上7点,共有150多位读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是“复古倒退”,有人认为这是“良善回归”;有人认为这里学习内容混杂凌乱,亵渎了“国学”之名;有父母打听学校的地址、电话,要送孩子去学“孝道”;有人认为“国学”求知向善值得推广,但要去粗存精……
传统“国学”最精华的部分是什么?当今社会有无必要推广“国学”?推广“国学”最合适的方式是什么?本周日,省内“国学”界、教育界权威人士,部分读者代表,慧光文武学校的负责人等,将参加本报和《寻根》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座谈会,感兴趣的读者可通过电话0371—65796253,电子信箱5912liuyun@sina.com 提出问题。
读者反响之
反对者观点
关键词一教“国学”,要先懂“国学”
★李先生(淮阳县中学教师)要推行“国学”教育,首先自己必须清楚何谓“国学”。慧光文武学校让学生读的书太杂,特别是有关“因果报应”的内容,不属于“国学”的内容。这种唯心主义的东西,容易干扰孩子的心智。
老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职责,“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学,要求老师自身具有更高的水平,如果老师全靠“从实践中积累经验”,那么这一批孩子不就成了他们摸索学习的试验品了吗?
关键词二泯灭了孩子的天性
★王凯(漯河工人)
现在国内的教育方法本来就落后于国外,在对孩子自由发展的问题上存在很多弊病,如果再开展“国学”教育,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学得很老成,变得循规蹈矩,完全失去了孩子的天性,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泯灭了孩子好奇的天性,因此也可能将孩子的发现能力抹杀掉;封闭式教育很可能让孩子变得与社会脱节,将来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吗?
★贺先生(长葛市民)
“只读经典,不学习文化课,封闭式教学,我咋看都不中。有机会还得让孩子接触接触社会,多学点自然科学,才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现状。”
读者反响之
部分认同者观点
关键词一“旧酒”要用“新瓶”装
★刘炳灿(开封市退休老干部)“国学”教育得分开来看,“旧酒”得用“新瓶”装。“国学”这东西,有必要辩证地继承和发扬,对于那些已经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老掉牙的东西,老师得好好引导,将其精华部分与现代社会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要一味地批判,也不要“照单全收”;要是能有一个专门的部门研究、消化之后,赋予其新的内容,再教给孩子,才能更好地有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陈升(郑州市民)
现在开办“国学”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能让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先做人后做事;但要想真正办好“国学”教育,不能不分年龄和孩子的接受能力,把古典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应该有取舍;“国学”教育做得好的话,可以培养人,做不好就毁了人。
关键词二 好东西也得有选择
★茹女士(洛阳市民)光叫孩子读经,学得再好,不还是个“瘸腿儿”吗?“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候,再能抽空学点儿这些传统的民族经典文化,也是好事。但一味地让孩子扎进古书堆,学习成长不全面。
★张怀洲(新密市教师)
把《弟子规》作为儿童德育教育的基本教材,是真正地把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能教育孩子学好。但德育教育也不能是孤立的,不应该单独为孩子设立一个“世外桃源”,还得让孩子到社会中去学咋做人,不能与现代社会“两张皮”,如果教育过头了,孩子走上社会别说适应现代社会了,能不出事就不错了,那不是教育的失败吗?毕竟孩子不可能生活在古代的社会中。
当然,《弟子规》中也有一些脱离当前实际的礼仪和规矩,应当将德育教育与现代社会生活接轨,有选择地汲取其精华部分。
读者反响之
支持者观点
关键词一“效果才是硬道理”
★刘涛(郑州市一自由职业者)效果才是硬道理,慧光文武学校确实把坏孩子改造好了,说明它有一套,学校教得好不好,得看效果,咱们现在跟韩国和日本比,在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国学”教育正是弥补了这样的不足。不过,我不知道慧光文武学校有没有体罚等规矩,要是没有这样的事的话,个别学校开办这样的特色教育还是很不错的。
★韩冬静(郑州市民)
孩子早一点学会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礼节,等到他长大了,想学坏,都有点困难;另外,孩子对经典诵读得多了,好多东西不用教都知道了,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二 看到了光复美德的希望
★邹先生(洛阳一工程师)
我是流着眼泪看完报道的,从这些孩子身上,我看到了光复我国传统美德的希望。现在,孩子不孝顺父母,成人不讲诚信,只追求功利,快把伦理道德丢光了。虽然我不赞成把孩子封闭3年,也不赞成只让孩子吃素,但是,我觉得这种从孩子抓起,光复传统美德的思路值得肯定,如果政府部门适时给予政策指导,能让它完善发展,功莫大矣!
★张先生(驻马店一教师)
我的孙子已经14岁了,我要是早点知道这个学校,也会把孩子送去,小时候学的东西能奠定一生的修养。我小时候读过私塾,毛主席讲“为人民服务”,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老子说“民为贵,君为轻”,《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现在讲文明礼貌。我认为,这些都是相通的。
■链接
“国学”热
昨天,记者输入“国学”,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共搜索到135万条相关新闻,推广“国学”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相关活动,有社会自发组织参加的“读经班”,也有大、中、小学有计划地普及,甚至不少地方的幼儿园也开设了读经典的课程。
河南少年先锋学校是在6年前把“国学”教育的内容引进课堂的,这在河南省是第一家。此外还有:
2002年秋,济南大明湖路小学将《国学启蒙》作为课程开设,内容包括爱国、明礼、诚信、惜时、改过等。
2005年5月,北京东城区十所中小学校,将“国学”引入课堂。
2005年8月31日,成都市首家“国学”公立学校——文翁书院成立。
2005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班组建,学制为6年,毕业后直接获得硕士学位。
2005年11月19日,“乾元国学教室”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开班上课。
□记者常佰军 刘云 温中豪 实习生李娟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