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董女士的父亲患脑溢血昏迷不醒,但董女士拿着存折和父亲身份证到银行取钱,因没有存折密码而不能取钱。
近日,家住湛江霞山逸仙路的董女士遭遇这样一件麻烦事,老父亲患脑溢血昏迷不醒住院,急需花钱治病,儿女们花完自己的积蓄后,不得不动用老父亲的存款做医疗费用。但董女士拿着存折和老父身份证到银行后,因没有存折密码,任凭董女士如何请求,银行怎么也不肯“通融”。银行坚称,没有密码,就要本人持折才能取款;其监护人也可办理存取业务,但须凭密码支取。
董女士于是跑到公证处,但公证处称,因其父亲还没有去世,所以不能出具相关公证材料;再到法院诉讼时,也被告知要半年后才能开庭审案……
董女士:银行应特事特办
董女士说,她父亲于2002年8月5日在银行存下12000元人民币,父亲没有把密码告诉任何人。
今年元月13日,老人因脑溢血住进了医院,昏迷不醒。为给老父亲治病,四位子女经商量一致同意不用老父的钱,而由四兄妹共同出钱为父亲治病。维持了一段时间后,实在支撑不住了,兄妹们决定把父亲存的钱取出来,当作医药费缓一阵。
2月1日,董女士拿着存折到她父亲开户的银行取钱,因不知道密码,虽有父亲的身份证、自己的身份证以及医院的证明,但还是不能取钱。
该银行告诉董女士,取钱就一定要存折密码,如果没有密码就需要老人亲自来。这让董女士犯难了,父亲现脑溢血昏迷不醒,即使父亲来到了银行,又能如何?更不用说要记住密码了!董女士情急之下去找公证处开证明,但公证处说一定要其父亲去世后才开具相关证明。无奈,董女士只好到当地法院诉讼,几经周折才办好申诉状,但却被法院告之要半年后才能开庭。董女士一家人都急了,远水怎能救近火?!
银行:我们是依法办事
就董女士的遭遇,记者采访了湛江某银行金融部的一职员。据其介绍,从法律的角度讲,银行是为了保护客户的个人资产不受侵犯,是为客户着想。如果不知道密码,只能由客户本人到银行办理相关手续。监护人也可以办理存款支取业务,但必须凭密码支取。如果不知道密码,就只能等法院的判决,按照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办理业务。从情理的角度讲,银行也考虑到了董女士的特殊情况,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但鉴于从目前银行的有关规定中,很难找出办法来“通融”,因此他们也实属无奈。
解决问题三方法
老人醒来后把密码告诉子女,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最好办法。如果老人没有醒来,但有老人事先准备好的授权书,授权其子女或其代理人可以从银行提取存款,也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不具备前两条件,只有依靠法律的判决,法律判决钱归谁就归谁。不过,这样确实要等待一些时间。
法律界人士:
银行并无过错
记者了解到,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各地每年都时有发生,但目前还没有适当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双方的行为。当地法律界人士认为,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湛江该银行的做法,在法律上是合法的。因为如今的法律对私人财产保护比较严,在没有得到当事人授权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能动用他人的私人财产。
业内人士:
提前规划自己的资产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很多普通的老百姓都有自己的一笔私房钱,都想应急之用,或者等自己老了之后颐养天年。但“人有旦夕祸福”,很多事情是难以想象和预料的。生活中,往往就有不少类似董女士“遭遇”这样的突发事件,使得当事人的监护人或者亲属不能很好地处理其资产。
业内人士建议,老百姓在存钱的时候,就应该提前安排好这钱以后怎么用,以便遇到特殊情况能及时处理。
比如:有些群众就事先写好了授权书,或者通过私人律师处理个人资产。目前,一些律师机构也针对个人客户开设了相关的服务,只是现阶段我们很多群众没有这样的意识,总是等到出现问题时才考虑怎样用自己的钱,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董女士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讲,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人都要有提前规划自己资产的意识。(来源:广州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