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无公害蔬菜作为安全蔬菜在市场上流通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它作为蔬菜市场上的新贵,由于身价过高、身份难鉴别等原因,依然处在“只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如何让无公害蔬菜突破现有的瓶颈,走进寻常百姓家?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身价过高备受冷落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内好又多、家乐等几家大型超市的蔬菜区。这些大型超市蔬菜区里都设有无公害蔬菜专区,但与一旁的普通蔬菜区相比,这些无公害蔬菜专区前还是显得门庭冷落。
记者注意到这些无公害蔬菜大多经过包装,并且贴有无公害农产品标识,有些则做了去根、去皮等处理。但仔细一看价格真叫人咋舌,与同类普通蔬菜相比,每公斤无公害蔬菜的价格则要比普通蔬菜至少要高出一倍多。如无公害蔬菜中大葱每公斤为5.2元,黄瓜9.8元。而普通的大葱每公斤才2.4元,黄瓜每公斤3.8元。
对此,人人乐超市无公害蔬菜销售专区的王姓工作人员解释说:无公害蔬菜作为健康蔬菜,是经过专门的加工处理的,其产品质量能得到较大保证。而且无公害蔬菜不像普通蔬菜那样水分大,无用部分多。也正因为这样每公斤无公害蔬菜的价格要比普通蔬菜高出许多。
对于无公害蔬菜的高身价,消费者又是如何看待的呢?记者在超市采访了一些购买蔬菜的消费者。一位姓马的先生表示:“无公害蔬菜太贵了。”“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无公害蔬菜不是扎着捆,就是用保鲜膜包着,无法进行挑选,买回去有好多都不能吃,例如黄瓜、豆角等只能掰掉扔了。”一位购买过无公害蔬菜的黄女士说。
总而言之,“吃得让人放心,贵得无法承受”是消费者冷落无公害蔬菜的原因所在。确实,消费者腰包里钞票有限,面对比集贸市场上的普通蔬菜价格高出数倍的无公害蔬菜,自然只能“忍痛割爱”,敬而远之了。
市场混乱鱼目混珠
记者走访后发现,让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敬而远之的原因除了其价格过高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无公害蔬菜品种繁多,包装各异,消费者从外观上很难直观地判断出其是否就是无公害蔬菜。而一些不良商家也恰恰利用了无公害蔬菜辨别困难的这一特点干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来,把普通蔬菜当成无公害蔬菜来卖,蒙骗消费者。
昨日,记者在一家位于西门外的无公害农产品配送中心采访时,就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这家店内除了各类蔬菜外,还摆放着许多家常食用品,蔬菜区墙上贴有无公害农产品的宣传横幅。记者看到,蔬菜区的蔬菜大部分和菜市场所卖蔬菜无异,有几种用保鲜膜包着,并无任何无公害字样标识。当记者问店员所卖蔬菜是否为无公害蔬菜时,店员则含糊其辞表示自己也说不清楚。问其产地,只说是从郊县批发来的。这一现象在记者走访中也遇到很多,很多在市场上出售的无公害蔬菜只是打着无公害蔬菜的牌子,至于什么蔬菜才是无公害蔬菜,怎么识别无公害蔬菜,这些销售人员并不是很清楚。
普及无公害蔬菜是必然
据了解,无公害蔬菜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产地生态环境清洁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的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将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硝酸盐和有害病原微生物等)控制在标准规定的限量范围之内,经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安全、优质、面向大众消费的商品蔬菜。无污染、安全、有营养是无公害蔬菜的特定属性。从广义上说,凡是没有受到有害物质污染,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危害的蔬菜都可称为无公害蔬菜,包括绿色蔬菜和完全不含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并得到专业机构认证的有机蔬菜。
无公害蔬菜必须是在无污染的环境条件下生产的,但是在种植过程中也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使用化肥和农药,在上市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不得超过标准规定的限量。所以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必须依据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等来进行。
其实世界各国对于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推广由来已久。据了解,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就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其主要生产方式是无土栽培。此外,他们也在陆地对无公害蔬菜进行了深入的技术研究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在我国,从无公害蔬菜开始推广以来,因为无公害蔬菜的健康和安全,政府对无公害蔬菜的扶持力度一直非常大。而最重要的则是人们收入的增加、健康观念的加强,这些都是无公害蔬菜呼之欲出的直接动力。
市民呼唤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无公害蔬菜在走入市场后面临的尴尬是人们没有预料到的。对于这些尴尬与疑问,消费者们倒是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如果政府部门能对市场上出售的无公害蔬菜进行定期质量抽检,将放心品牌的无公害蔬菜进行社会公示,这样我们也可以放心购买无公害蔬菜。”接受记者采访时市民们如是说,“能把对无公害蔬菜的监督管理也做到像普通食品监督的程度,最好能有个专职的部门对此进行监督管理,这样我们就能放心购买这些无公害蔬菜了”。
规模化品牌化是出路
无公害蔬菜要摆脱今天的尴尬,出路就在规模经营。如果只是分散经营,零打碎敲,成本自然就居高不下,降价也就无从说起。无公害产品是农业的方向,当然要发展下去,但市场又在提醒我们,只有无公害和规模化并举,产品才会走上大众餐桌。
其实,无公害蔬菜“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在别的地方也同样存在,消费者无奈之下的舍弃,恰恰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无公害蔬菜要真正走上消费者的餐桌,就必须把昂贵的身价降下来。我们都知道,市场竞争是诸多因素的综合竞争,而价格永远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要素。像蔬菜这种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东西更是如此。当然,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标准高,价格理应高于普通蔬菜,但是如果高到让消费者无法承受的地步,那就无异于自动抛弃了大多数消费者,把自己关在了市场的门外。
其次,在政府予以扶持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规模化生产,从而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无公害蔬菜的价格。据了解,目前我市农业部门在此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如扶持农民协会、扶持无公害蔬菜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大农业投入品的投放和监管力度,从源头上保证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同时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企业还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因为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还不是完全了解,即使在蔬菜上贴上无公害蔬菜的标志,消费者未必就能相信它的安全性。如果企业能像别的行业一样,打出蔬菜的名牌,再辅以无公害蔬菜认证,相信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会比现在提高许多。
期待立法强化管理
据了解,目前共有农业、发改委和商务部门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食品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进行管理。我市农业局也已经成立了检验检测中心,并已经开始投入工作。该中心现已在我市的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点设立了检测站,对上市流通的无公害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逐步完善对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监管,保证上市销售的无公害蔬菜的质量,让市民放心购买。据农业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该中心工作逐步完善后,还将对定期检测不合格的产品进行社会公示,让消费者适时了解上市无公害蔬菜的质量情况。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4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获国家农业部批准的无公害农产品11个。今后,市民在购买无公害蔬菜的时候可在其包装上查看国家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揭下标志,可在下面发现另一个标志,上面有国家授予该蔬菜品种的16位编码。消费者可在手机或电脑上输入相关数据,直接查阅蔬菜的产地、生产者、批准文号等相关信息,以确保买到合格的无公害蔬菜。
面对无公害蔬菜销售的尴尬境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要突破无公害蔬菜遇到的瓶颈问题,就是国家能尽快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设置专职部门对无公害蔬菜进行统一管理和日常质量监督认证,从生产、流通、销售环节上对无公害蔬菜进行系统的专职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无公害蔬菜的质量,让市民真正能放心购买和食用市场上出售的无公害蔬菜。记者李博海实习生海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