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来论
《南方周末》最近报道了又一起“卖身”的悲剧,一位乡村女教师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微薄的收入无法应对患病的父亲和需要读书的几个弟弟,因此不惜出卖自己;为此,身心受到重创,灵魂无法平息。 有关的评论随即都鲜明指出在教育、医疗、就业、代课老师和农村等一系列的公共领域都存在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评论都切中时弊,指向和批评都鲜明和正确。但是在指向公共领域的同时,在悲伤扼腕的同时,面对着一起又一起的“卖身”事件,对生命本身的沉重思考何在?是不是在追究公共政策失误责任的同时,也要对生命的伦理问题进行沉思呢?探究公共责任并不能由此而模糊了人性中的伦理焦点。超越于道德之上的,就是生命的尊严和尊贵,为什么在一次次天灾人祸来临的时候,这些尊贵的价值从来没有发生应有的价值平衡作用呢?在一些并不构成紧张关系的伦理抉择中,生命价值的城池轻而易举地就失守了!这失守下,悲情遮蔽了价值的权衡,内在的冲突变成了廉价的眼泪。一种更让人忧虑的倾向是,在此起彼伏的卖身新闻中,不断地在暗示和宣扬其中有某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事实上,也正是这种散发出来的自我舍弃精神让大众震撼和疼痛。
“卖身”,这个词语不断地灼烧眼睛,让人叹息,为什么近一个世纪前就已解放人性,提倡自主,男女平等,在这个新世纪初却蒙上了灰尘污垢呢?是的,对当事人,宽恕宽容比一切更重要;而在公共领域,要迫切反思公共决策和寻求对策;而在生命价值的精神深处,是不是也要深思重建坚强价值的支撑呢?
成准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