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韩勋
2005年,西安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为290天,创下了“十五”之最。但这只是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西安市民则有更直观、更贴切的评价———天蓝了,云白了;晴天能看见南山了,晚上能看见的星星更多了、更亮了;树多了,空气清新了,麻雀飞到我家阳台上了……
归结起来一句话,近年来西安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更适宜市民居住了。 一应成就的取得,从令行禁止、雷厉风行角度看,市政府改造锅炉、治理粉尘污染是环境变好的直接因素。从改善生态环境、狠抓基础建设看,我市在“十五”期间实施的大水大绿工程则是为西安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业已显示出初步成效。大水、大绿,西安市民看得见,摸得着,实惠最多,感受最深。
一
西安市地处黄河流域渭河水系,自古就有“泾、渭、浐、灞、沣、氵高、潏、氵皂”等八条河流环绕,有八水绕长安之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八水”环绕、漕运繁忙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河流水量锐减、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生态恶化已经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改善我市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省市领导就西安建设“大水”工程做了重要指示,为我市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1年起,我市加快了水环境综合治理步伐,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加强“八水”的综合规划工作,搞好城市河湖治理和水系建设,提高防洪标准,建设生态林带,以开发促治理,绿化美化河道两岸,加快实施“八水兴市”计划,再现“八水”胜景。
在城市河流的治理中,我市成功走出了一条政府倡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开发带动生态建设的路子,我市以浐、灞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为重点,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实施拦河造湖工程,营造都市水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目前在浐河上已建成橡胶坝5座,在灞河上建成4座,合计可形成水面14350亩。广运潭项目区正在抓紧进行建设。2005年,浐河完成堤防建设投资1.1亿元,灞河河道、橡胶坝建设以及广运潭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44亿元,合计完成投资3.54亿元。同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在渭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开展堤防建设,并在中小河流实施水毁修复工程。
与此同时,氵皂河综合治理工程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于2001年10月开工建设,分五期实施,先后于2002年主汛前完成了一期2.6公里,2003年主汛期前完成了二期7.7公里,2004年5月30日完成了三期4.3公里,2004年11月30日四期12.7公里主体工程完工,12月23日城市段27.3公里全线贯通,并投入防洪运行。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五期氵皂河综合治理工程长安段1.96公里综合治理已开工建设,目前进展顺利。
漕运明渠排洪系统位于北郊未央区境内,全长10.54公里,承担着兴庆湖、护城河、老城区和西北郊区61平方公里雨洪、污水的排泄任务。从2004年10月开始正式施工,去年5月底主体完工,6月4日建成通水,已完成投资2.2亿元;同时,开始实施总投资七个多亿的团结水库综合治理工程,引沣河清水入库,雨污分流,退污还清。目前已完成企业拆迁房屋评估,村庄民房拆迁评估正在进行。投资3.5亿元的幸福渠治理征地拆迁工作正在进行,太平河综合治理已列入议事日程。
西北郊排洪工程的实施,有效消除了市区积水和沿途农村耕地、房屋遭淹的危险,对改善西安北郊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投资环境、水环境以及城市防洪保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
大绿工程是西安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改善西安市城郊环境质量的主要功能,西阎、西临、西铜、西蓝、西户、西宝高速等十条主干公路及渭、泾、灞等主要河流生态林带建设又是大绿工程的骨干网络。白鹿塬、杜陵塬、渭灞三角洲、新机场高速公路两侧及汉城遗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既是西安城区的窗口,城区重点旅游区,又是城区扬尘的主要源地之一。建设白鹿塬、杜陵塬等地段大块片林,对改善西安外围形象和减少城区二次扬尘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绿工程建设,对“创西部最佳、建经济强市”,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大绿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结合西安市郊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趋势,我市大绿工程建设布局为:在城市周围的杜陵塬、丰镐遗址、潏河段、汉城遗址、渭灞三角洲、白鹿塬等六片营造生态林和杂果经济林。沿环绕西安的渭河、泾河、灞河等八条主要河流两岸营造生态林带。沿贯通西安东西南北的西阎、西临、西铜、西蓝、西户、机场高速、西宝南线、西宝高速、西沣、环山旅游路等十条道路两侧营造生态林带。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临潼的平原区和台塬区营造石榴、柿子经济林;在灞桥的平原区营造樱桃经济林。在长安、阎良、高陵、蓝田、户县、周至等地选择相对集中、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营造速生丰产林。在秦岭北坡,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保护恢复森林植被,完善秦岭北坡绿色生态屏障。
综合起来看,我市的大绿工程可归纳为“六片”“八河”“十条路”外加台塬沟壑区造林和秦岭北坡绿色生态屏障。截至2005年底,已经完成造林48.56万亩,此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从今年开始,规划造林12.01万亩。
大绿一期工程在取得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根据三倍体毛白杨、欧美107杨树等速生杨树生长情况,以生产纸浆原料为例,速丰林的工艺成熟龄为6—7年,其林木平均高可达15—16m,平均胸径约16-20cm,每亩蓄积为16—20立方米。每亩可生产径材10—12立方米,生产枝桠材5-6吨。按目前的原料市场价格,每立方米径材300元,每吨枝桠材100元计算,每亩速丰林的产值约3000元(按7年时采伐,每亩年均产值约950元)。营造513909亩杨树速生丰产林,总产值达154173万元。生态林达更新采伐年限时(20年),按平均每亩出6立方米径材,4吨枝桠材计算,每亩产值约1500元,营造92405亩生态林,按30%的更新采伐面积计算,总产值约4158万元。经济林进入结果盛期,每亩年产值按1000元计算,营造166864亩经济林,年产值16686万元。
有了经济效益,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大水”“大绿”工程的步伐,西安的水面积将更辽阔,西安的天空将蔚蓝永驻。
记者感言
生态化西安走过来
韩勋
什么叫作生态化西安,浐河两岸的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曾几何时,浐河城市段的河床几成垃圾场,味道难闻不说,景观不雅,荒地连片,两岸也就谈不上居住环境了。“十五”期间,我市实施浐河治理工程,筑起橡胶坝,形成上千亩水面,一下子就有了灵气,就有了活力。如今那里不但是市民休闲之地,两岸的宾馆、房地产开发也渐进佳境,
因此上说,生态化西安的目标,就是通过治水、造林等手段,为市民营造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西安生态化,经济发展就有了基础,就有了可持续性。“十五”期间,我市实施“大水”“大绿”两大工程,成效斐然,市民感受至深。如果用最简洁的数字来概括,那就是形成新水面1.4万亩,造林48万亩,把我市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42%。“大水大绿”工程改善了城市周边环境,增加了西安城市周围及远郊的水面和绿地面积,增强了防风固尘,防止污染的能力,空气质量提高,从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使西安处在绿色环抱之中,使城市与自然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生态化西安,正稳步向市民走来。
我市实施两大工程,又涵盖了人文化西安的内容,这是因为政府的决策,与市民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合上了拍,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理所当然地得到大家的拥护。作为工程,“大水大绿”或有终期,但我们建设生态化西安的进程永无终点,经过不懈的努力,蓝天碧水,绿树环绕的美景将永驻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