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一伙袭击者24日驾驶两辆装有爆炸物的汽车,企图袭击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的世界最大炼油厂,遭保安开枪阻止后引爆炸弹,至少2名袭击者和2名保安死亡、6人受伤。
这是沙特炼油厂首次遭到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 “基地”组织25日在网上发表声明,宣称对这一袭击事件负责,并威胁对沙特石油设施发动更多袭击。
这则署名为“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的声明还说,之所以对炼油厂发动袭击,是因为“这些工厂帮助偷窃财富”。目前,声明内容真实与否尚不得而知。
至少2名袭击者死亡
沙特内政部发表声明说:“24日下午3时(北京时间晚8时),两辆汽车企图从一道侧门进入位于布盖格的炼油厂。”
声明说:“保安人员对两辆汽车产生怀疑,与车内人员交火。汽车在工厂入口爆炸,造成有限破坏,小火已得到控制。”
关于袭击者细节,沙特石油部门官员说,袭击者身穿国有企业沙特石油公司制服,驾驶两辆车身印有公司标志的汽车。
沙特政府安全顾问纳瓦夫·奥贝德说,进入炼油厂需经3道门,前后相距1.5公里。装有爆炸物的汽车撞击首道大门时,保安开枪加以阻止,袭击者随即引爆炸弹。
沙特安全机构一名官员证实,2名保安和至少2名袭击者死亡。沙特石油公司6名员工被弹片击中,受轻伤。
爆炸后不久,一名沙特记者从现场报道说,保安与另两名武装人员在炼油厂外交火两小时。3个小时后,沙特安全部队搜索炼油厂周边地区。
石油设施成为袭击目标
政治咨询机构“欧亚集团”石油问题分析师安托万·阿尔夫说:“袭击沙特石油产区心脏,这种最大胆的企图是一种新动向。迄今,袭击仅限办公楼和住宅。”
而中东政治分析师认为,袭击者采取新策略,试图仿效伊拉克武装人员,破坏炼油设施,致使其瘫痪。总部设在阿联酋迪拜的“战略能源投资集团”政治风险分析家优素福·易卜拉欣说:“在伊拉克,他们的目标是石油。从沙特炼油设施遭袭来看,这种趋势似乎正在发展。”
本·拉丹2004年12月在录音带中首次号召武装人员,袭击海湾地区的石油设施,阻止向西方国家出口石油。
消息传出油价上涨
阿拉伯电视台报道说,一条输油管道遭破坏,炼油厂出口中断。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随后否认说,爆炸“没有影响炼油厂活动”。炼油厂“运转正常,继续保持全部产量出口”。
未遂袭击消息传出后,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24日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2.37美元,为62.91美元。伦敦北海布伦特4月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2.06美元,为62.60美元。
世界最大炼油厂
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2600亿桶,占世界探明储量的四分之一。沙特也是世界头号原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维持在每日1050万到1100万桶。
位于布盖格的炼油厂日加工原油500万到700万桶,其中93%通过油轮出口到国际市场,其余则供当地消费。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资料显示,这座炼油厂加工沙特三分之二的出口石油。
新闻链接
沙特近3年发生的暴力事件
2003年5月12日,利雅得两个高档住宅区遭自杀式炸弹袭击,至少35人死亡、200人受伤。
2003年11月9日,利雅得一处高档住宅区遭自杀式袭击,18人丧生。沙特当局怀疑“基地”组织为幕后主使。
2004年4月21日,位于利雅得的沙特安全总局大楼遭遇自杀式袭击,9人死亡、125人受伤。
2004年5月1日,武装人员在石油城延布开枪,打死5名西方国家公民和2名警察。
2004年5月29日,武装人员袭击了胡拜尔一家石油公司宿舍区后,逃往胡拜尔市绿洲住宅区,并劫持多名人质。7名警察在交火中死亡。
2004年5月30日,沙特特种部队强行进入绿洲住宅区,解救了41名人质。22名平民被打死,其中包括一名美国人、一名英国人和一名意大利人。3名武装人员逃脱。
2004年6月6日,英国广播公司(BBC)爱尔兰籍摄像师西蒙·坎伯和记者弗兰克·加德纳在利雅得采访时遭袭,前者丧生、后者受重伤。
2004年12月6日,美国驻吉达领事馆遭袭,5名当地雇员和4名沙特保安死亡,3名武装人员被打死、2人被捕。
2005年4月5日,沙特安全部队击毙涉嫌策划2003年5月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爆炸事件的阿卜杜勒·卡里姆·梅贾提和萨乌德·哈穆德。
2005年8月18日,沙特安全部队在麦地那打死“基地”组织沙特分支领导人萨利赫·奥菲。(据新华社)(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