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沈辛荪有很多头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但是,和记者曾经采访过的很多著名学者一样,他既谦和又慈祥。听说记者来自南京,他颇为自责:“我虽然是江苏团选出的代表,但是却很少有时间去南京看看,真是遗憾啊!”
沈辛荪195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此便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结下不解之缘。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这个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前苏联专家一夜之间全部撤走,钱学森亲自为沈辛荪上课,讲述导弹概论。和他同学的,还有后来成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的戚发轫。“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我记得当时还没有‘航天’这个词,后来还是钱学森先生一锤定音,说航天这个词与航海、航空比较对称,也很形象。此后,‘航天’成了一个大家公认的名词。”沈辛荪回忆说。
48年来,沈辛荪参与过的火箭发射、导弹发射不计其数。但是,“每次发射我都很紧张,因为没有绝对的把握,生怕有什么闪失”。而发射成功后,当普通百姓还沉浸在欢欣之中时,沈辛荪却已经全身心投入了下一项工作。“对我来说,每次发射都是一次挑战。”沈辛荪向记者透露说,1990年,中国接到第一笔国外合同,要发射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那颗卫星原本是美国发射的,但是失败了,美国用航天飞机从太空中把它‘抓’了回来,卖给亚洲卫星公司。亚洲卫星公司便委托我们发射。这是我们第一次承担国外的发射任务,也是一次实力的较量。我在动员会上说:我们一定要把它打上去!发射成功后,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一个放鞭炮的是美国人,他们说:‘你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实在太让人感动了。’”
沈辛荪1993年开始就一直是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的代表。自从当上人大代表,这个过去只知道专心工作的科学家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了。“改革开放后有段时间,我们国家主要是发展经济,国防事业相对发展缓慢。我当时想不通,很担心将来我们会吃亏。当了人大代表以后,我站在全国角度看问题,发现这其实是一个辨证关系,国民经济发展了,我们才有更多的钱来投入国防建设,这两年,我们国家对国防和航天技术的投资就有明显加强。”
沈辛荪还曾经在两会上建议对航天业进行立法。他说,虽然目前我国还不具备航天法的立法条件,但随着中国航天业的发展,它必然会繁荣到需要用法律来规范的那一天。2004年3月13日
(责任编辑:戴金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