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 别 |
科协 |
政协职务 |
常务委员 |
姓 名 |
张新时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34.6 |
籍 贯 |
山东 |
学 历 |
研究生 |
党 派 |
无党派 |
职 称 |
研究员 |
备 注 |
张新时院士,生于1934年6月。195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森林系,198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态学与系统学系博士学位。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环境保护委员会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副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北京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IGBP中国委员会常务理事、GCTE中国委员会委员、IUBS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生态学会INTECOL计划委员会委员、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编委、《科学通报》编委,《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中国植被图》第一副主编。
张新时院士是国际著名的生态学家,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我国高山、高原、荒漠与草原植被地理研究。主持了中国高山植被垂直带系统、中国西部沙漠-绿洲生态系统、内蒙古半干旱地区荒漠化控制和中国SCOPE-ENUWAR
项目专题等数十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34部。他主持和合作主持的《中国植被》、《青藏高原植被研究》、《毛乌素沙地乔灌木沙地质量评价》、《新疆植被及其利用》等项目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剧著和科学指导的科教片“西藏的高山植物”获贝尔格莱德国际大众科教片金奖。他提出了高原地带性的新论点、青藏高原对中国植被作用、中国气候-植被相互作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理、格局与动态等一系列新理论,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国际生态学经典理论进行了重要的补充与完善,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而且为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许多研究成果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科学决策依据。
近20年来张新时院士他还致力于信息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研究与发展。他是我国数量植被生态学和国际信息生态学研究的创始人,80年代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植被数量开放实验室,开发了计算机应用程序用于生物和环境数据的多元分析和模拟,在生态信息系统、退化草原生态系统恢复、荒漠化治理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使中国生态学研究领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并使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构建了覆盖中国关键生态区的两条陆地生态样带,目前这两条样带已成为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样带,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推动了国际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和陆地样带(NECT)研究。
现在,他那深邃的目光又伸向了并不遥远的未来。5年、10年至100年后,那时的生态对地球的反应将会是什么样呢?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进入21世纪,人口将继续增长达到16亿的高峰,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恢复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中国人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张新时院士酝酿的重大科学问题。目前他正在组织中国和国际上有关著名生态学家,针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趋势,开展“中国关键生态区综合评价的研究,”在大尺度上对中国资源与环境动态进行监测、预测和评价,构建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体系。(责任编辑:戴金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