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5-07-11]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蒋志臻
“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如果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在全国政协十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关于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专题”讨论会上,朱佩玲常委这样描述垃圾得不到分类回收处理的危害。
从2003年起,我国每年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600万台洗衣机和600万台电脑需要报废。
另外,3000万部手机也正在进入淘汰期,我国报废旧家电的高峰期已经来临。这些电子产品废弃物含有的有毒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将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据朱佩玲介绍,近年来,我国的流通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属于供销社系统的基层的乡镇废旧物品收购站已“全军覆没”,取而代之的是收购个体户和家族式收购站、加工点。
朱佩玲说,一些电子产品废弃物在许多人眼中看来是垃圾,但在回收者眼中它们全是宝贝。例如,一吨废弃的电子板卡可以分离出286磅铜、1磅黄金和44磅锡等。“很多小作坊为了就近加工,一般在城乡结合部租用土地,雇佣当地的农民,烈火烤、沸水煮,不择手段地提炼他们所需的有色金属。这不仅污染了当地的空气、水源和植被,而且危害了从业者的身心健康。”
有个例子让朱佩玲感到非常震撼:在浙江省的台州和义乌市有这样一个产业链———回收者从手机生产企业收购废旧塑料,加工成塑料颗粒后卖给塑料制品厂,塑料制品厂用这种原料制成奶瓶等产品。就这样,用手机有害废料加工的婴儿奶瓶便流入了市场。
朱佩玲指出,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严重缺位,废旧物资加工行业监管存在漏洞。建立一个集废旧物资回收、拆解和加工的网络,积极发展可再生资源产业,以改变目前这种“到处是收购点、到处是垃圾站、到处是小作坊、到处是污染源”的混乱局面,这对缓解我国环保工作的压力是非常必要的。她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各项扶持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废旧物资回收、拆解和加工的行业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详细的监管办法及实施细则,使废旧物资的回收、拆解和加工能够在产业政策的轨道上运行;把原来的经委资源综合利用与节约、循环经济办公室等职能机构与原来的物资系统、供销社系统合并重组为可再生资源委员会;把已经“全军覆没”的供销社系统基层收购网点重新建立起来,把原来的物资局仓储场地重新利用起来。这样,下有基层收购网点,中有仓储场地、生产企业,上有行业管理部门,“小作坊”就会失去市场。
(责任编辑:戴金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