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沈衍琪)随着我国对外资开放领域进一步放宽,目前在京外商投资热门已经从“卖产品”变成了“卖服务”。来自市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去年本市实际利用外资的35亿美元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超过了1/3,共吸收外资12.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两成多。
“商务服务业逐渐向北京集中,反映出北京的总部经济地位正在进一步凸显。”市商务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去年,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诺基亚完成了在华四大生产型企业的整合,新公司总部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家落户,从而使得诺基亚公司大部分的业务结算都移师北京。像诺基亚这样“脑”在北京“身体”在外的跨国企业还有不少。到2005年底,外商在本市设立的外资独立法人研究机构已经达到239家,投资性公司146家,由商务部和北京市认定的地区总部45家。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几年,外资企业在京设立投资性公司的比例还将逐渐加大,因为随着企业在华业务的扩张,投资性公司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整体筹划的作用将愈加明显。
与此同时,外资还悄然登陆一直少人问津的租赁业。去年3月,商务部颁布的《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开始实施。不仅为外商独资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亮了“绿灯”,还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新规中将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由原来的2000万美元降低为1000万美元,对投资租赁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则取消了限制。法规一出,日立、富士施乐、佳能、爱普生、GE等跨国公司争相递交申请,意在“跑马圈地”。
“工程机械、飞机船舶、各种车辆、医疗设备、通讯和信息设备都将成为未来租赁的热门。”业内专家表示。在发达国家这些设备有60%以上是通过租赁方式销售出去的,而我国企业大多是“以买代租”,租赁渗透率(租赁在所有设备投资中所占比例)只有1%左右。大量的市场空白对于外资企业无疑是一大诱惑。网络编辑:刘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