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患病生命垂危
濒临绝境孤身筹钱
晨报凤阳电
袁雪华的家在亳州市利辛县汝集镇袁堂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他们姐弟三个都很争气,相继考取了大学。姐姐袁翠霞2005年毕业后在阜阳一私营企业工作,弟弟袁自强去年刚刚考上阜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为了姐弟三个都能顺利读书,到2005年8月底,这个贫寒的家庭已经累计借贷3.6万元。
虽然清贫,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为了保证孩子上学,在村里开了一个小诊所的父亲没钱进药,病人也很少光顾诊所;为了积攒孩子们的学费,父亲放弃了只要190元钱就可以在县医院进修的机会;为了孩子们的学业,母亲胸口闷疼几个月也没说一声;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姐姐袁翠霞刚毕业就靠微薄的工资供弟弟上学和生活,袁雪华每个学期都要勤工俭学,每学年的学杂费都要分若干批缴……纯朴、善良的父母安慰三个孩子:只要你们姐弟三个都能顺利完成学业,日子就会好起来的。因此2005年8月,小弟袁自强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全家人还是很高兴的。可就在这时,一个晴天霹雳从天而降:母亲赵如霞身体不适,经医院检查是患上了胆管癌!这个家庭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顿时彻底陷入绝境。
阜阳当地医院没有能力做手术,只得到省城安医附院就诊。让袁雪华一家感到万幸的是,虽然看病又借了6万元钱,但手术非常成功。9月21日,赵如霞出院了。
然而,好景不长,9月底是农村秋收秋种的季节,由于人手少,手术后原本应好好休息调养的赵如霞因坚持着要帮丈夫袁春俊多做些农活,加上营养不良、体质变差,身体又出现了严重不适,医院初查诊断为术后感染。顿时,全家人的心又一次揪了起来。11月份,赵如霞再次住进了安医附院。由于亲朋好友已经借遍了,只好硬着头皮再借第二轮、三轮……就在那时,袁雪华放下了女孩子和大学生应有的自尊心和腼腆,带着趁星期天专门来看望母亲的弟弟走上了合肥街头,向路人乞讨,但是仍然不能及时凑齐再次住院医疗费用。
袁雪华向记者出示了30多张医院的缴费催款单。催费单一下就必须设法借钱缴费,否则医院就会停药。“这我能理解,人家医院也要维持运转,职工也要吃饭。”袁雪华显得异常平静。赵如霞的主治医生告诉袁雪华,她母亲是术后劳累感染后又患上了肝脓肿,“如果经济条件跟得上,这病是能治好的。如果不抓紧治愈,拖下去后果就难说了!”
看着四处借钱日渐憔悴的女儿,母亲放声大哭:“我不治疗了,孩子都熬垮了,孩子马上都要光身子了!”去年12月13日,因为实在没钱住院了,赵如霞不得不出院回家筹钱。袁雪华说:“那天扶妈妈出院,看她一动就痛全身缩成一团的样子,我的眼泪就出来了。”
姐姐是家里目前唯一能定期拿到活钱的人,工作耽误不得,因为她要全靠每个月450元微薄的工资接济弟弟上学;弟弟才刚刚上大学,一学期的功课还没结束。借钱救命的重任只有落在已经放假了的袁雪华身上。“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所有能借的人我们都借了,有的也不知道借了多少次了,可是像我们家现在这样的情况,哪还有人敢借钱给我家?再说人家又能有多少钱呢?”袁雪华去找老师,学校和同学们给她募捐了2000元……
网上发帖起争议
欲哭无泪也不悔
2005年11月28日,万般无奈的袁雪华登录“网易部落”,连续发了5个帖子,紧急请求援助、捐赠。
“我叫袁雪华,出生于安徽利辛县的一个贫困乡村,现就读于安徽科技学院,是一名大四学生。
不幸降临到了我家……母亲病倒了,在阜阳医院查出了是胆管癌……幸运的是母亲在合肥手术很成功。9月底出院,回家后一直体温在38.5摄氏度左右,到如今为母亲治病已经花去6万余元,并且每天的催款单纷至沓来,想尽了一切办法,可家中已经借债将近10万元,再也凑不了钱了,我就向我初中、高中的同学借,10块、20块、50块的借,但这些对每天那巨额的催款单,只是杯水车薪。父亲在背后整天以泪洗面,母亲也哭红了眼,坚持不再治疗。母亲现在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大小便感染,腹部积水,高烧不退……
我知道母亲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并且我也知道:每天交不了钱、拖交医药费用面对的是停药、停止治疗。但作为儿女的我们,怎能忍心看着自己的母亲从自己的身边失去生命?也许明天母亲就被医院赶回家了,做儿女的我们怎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因为医药费用而被赶回家?特乞求世人给予帮助,给我一点上天的恩赐。跪请你们帮帮忙,救救我母亲。
佛说,人有来世。若真有来世,我会选择放弃上大学,为了我的母亲,为了我的家庭。”
帖子发出不久,就有一个外地网民匿名寄来了5000元,但这些钱很快就用光了。
无奈之中,袁雪华多次找到新闻媒体,希望媒体帮助呼吁赶紧找一份工作,不是按月拿工资,而是预支一两年的工资,“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妈妈的病情恶化不管啊,所以我想假如有单位能够预付工资给妈妈治病,我将通过努力工作来回报他们,再苦再累的工作我也愿意做。”
可是让袁雪华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她的通过努力工作来回报他们,再苦再累的工作也愿意做的意愿,几乎一夜之间变成“我愿意从事任何职业”,继而演变成“卖身救母”!一石激起千层浪。呼吁见报后,加上11月的帖子影响,一时间,回复铺天盖地而来,同情者有之,但是更多的是质疑者、不怀好意者、趁火打劫者和恶语谩骂者。“还有多少人要卖身救母”,“某某女大学生为了给亲人治病而不惜公开表示出卖自己的肉体”等等诸如此类的帖子,让本来就万分痛苦、走投无路、渴望得到紧急资助的袁雪华一下子懵了,跌入了迷茫的低谷。
可是这些网民却不知道,正在他们发帖爆炒、恶语谩骂的时候,袁雪华却正在经受着人生最大的悲痛——她的母亲在第三次赴合肥治疗,终因严重短缺治疗费而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2006年1月12日,袁雪华找了一辆车把母亲送回家,但是刚到了镇上还没来得及进家,母亲撒手人寰了……
“我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这个结果!我的初衷不是这样子的,我是要出卖劳力工作换钱救我的妈妈,不是要出卖肉体!”万分委屈的袁雪华哭诉,“如果靠卖身换来的钱抢救妈妈,妈妈也不会愿意我这么做,我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做对不起父母亲人、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科技学院的事情!”
据了解,在袁雪华母亲还在合肥住院期间,六安市有一对经营娱乐城的好心夫妇在媒体上看到相关报道后,专程来到医院病房看望袁雪华和她病重的妈妈,表示想出每月1600元的高薪请袁雪华到他们娱乐城做会计。袁雪华婉言谢绝了夫妇俩的好意。
这对好心夫妇临走时丢下1000元钱,袁雪华追到医院大门口,像打架一样硬是退掉了这笔她特别需要的钱……
为还债务变卖家产
生活就业仍需支点
可能很多人都有不幸的遭遇,但是屈服于不幸和磨难的人更加不幸……
袁雪华说,现在捐赠再多也不能挽救她母亲的生命了,但是近10万元的外债仍然压得她全家透不过气来。
就在安葬了母亲之后,2006年春节如期而至。当其他人家欢聚一堂、共度佳节的时候,袁雪华姐弟三人连年夜饭也没有准备,而是围拢在父亲袁春俊的病床前,一起流泪思念亲人,商量偿还亲友的债务。
然而,家——所谓的家除了三张床和一屯粮食之外,剩下的就只有几间房子了。“卖!”军人出身的父亲一辈子没有流过泪水,此时躺在床上却任泪水流溢。最终,一家人毅然决定:变卖家产,偿还村邻和亲友的债务!暂时能还一分是一分!
装成一袋袋的粮食搬上了板车,就连袁雪华和弟弟的床也没能幸免,从此这些东西再也不属于他们家。
2月18、19日,是安徽科技学院开学报名的日子。18日夜,看着父亲好了起来,袁雪华如期来到学校报到。19日上午,班主任丁老师专门找到她,语重心长地劝说她不要太悲伤,也不要因为网上的爆炒而背上了过重的思想负担……
开学第二天下午,阳光煦暖。在科技学院操场的一角,袁雪华静静地坐着,三三两两的同学嬉戏着从身边走过,她在想:按照计划,单独在家的父亲应该已经把家产变卖一空,南下打工去了。暑假回去,她和弟弟再也没有了“家”……想到这儿,袁雪华低下头,旋即又抬了起来,此时眼角噙着泪水,望着远方,目光平静而坚定。袁雪华盘算着,在变卖了所有可变卖的家产之后,也只能偿还1万多元的需要火急偿还的债务,剩下的8万多块仍然无从着落。
“无论如何,我要尽快工作偿还这些债务,毕竟人家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我第二个打算就是要保证弟弟安心上学!如果香港方树福堂基金会和北京那位73岁的李姓老人等好心人愿意捐赠我弟弟,我感激不尽。同时也希望广大网民们不要再来怀疑我、谩骂我,也请那些关心我包括目前还不认识的好心人放心,我会坚定地走好人生的路!”
据该校一位老师透露,该校每学年都对袁雪华的学杂费进行减、缓缴处理。记者发现,袁雪华在2004年12月份分四批缴了3000多元学杂费。据同学们反映,袁雪华平时学习非常刻苦,平时生活也非常简朴,学习成绩很不错,大二、大三分别获得二等和三等奖学金,还获得优秀团员、学生干部等称号,本来今年是准备考研的,现在只好忍痛放弃了。三年多来,为了减少家庭沉重的负担,袁雪华坚持从事家教,到眼镜店边打工边学习,英语考过四级,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成绩都很优秀。她生活上省吃俭用,每天都是在喝稀饭啃大馍中度过,实在饿极了,就去打三毛钱的米饭加最便宜的青菜,这已经是最奢侈的消费了。
在袁雪华的内心深处,一直燃烧着一团希望的温暖之火,她知道,只有刻苦学习、塌实做事、努力成才,才能报答母亲的在天之灵,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老师、同学、亲友以及全社会对自己的关爱。
在采访中,令人高兴的是,袁雪华的成长历经“变数”,从茫然到坚定,从软弱到坚强,一个单纯小女生已经慢慢长大成熟,已经接受了生活中许多残酷的现实,而且她要勇敢地面对,坚强、不哭、一直地微笑下去。
袁雪华最后对记者说,她特别想做一名计算机或者英语教师,假如将来她有了钱,她一定多做慈善事……马顺龙 本报记者 石放
新闻背景
“乞求世人给予帮助,给我一点恩赐。跪请你们帮帮忙,救救我母亲。佛说,人有来世。若真有来世,我会选择放弃上大学,为了我的母亲,为了我的家庭。”从2005年11月28日开始,某网站的“网易部落”接连5个帖子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间,发帖者还多次找到多家媒体,请求刊登“求助呼吁”。表示“假如有单位能够预付工资给妈妈治病,我将通过努力工作来回报他们,再苦再累的工作我也愿意做。”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2005年12月以来,国内众多报纸和网络媒体纷纷以“大四女生卖身救母”为题进行报道,网民的回复也铺天盖地而来,同情者有之、质疑者有之、不怀好意者有之、趁火打劫者有之、跟帖谩骂者也有之。
网上求助救母瞬间演变成“卖身救母”,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为了弄清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2006年2月19日,位于凤阳县城的安徽科技学院开学的第一天。记者找到了该帖子的发布者,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为了救治含辛茹苦把自己抚养大、教育成才的母亲,想出卖工作权这个本来不应出卖的“非卖品”的女孩,她就是该校理学院计算机专业大四女生袁雪华。
23岁的袁雪华,带有明显皖北女孩的朴实、腼腆和持重。当记者告诉她香港方树福堂基金会和北京一位73岁的李姓老人有捐赠她的意向时,这个因急于救病重母亲在网络发帖、向媒体求助,近3个月来备受许多人质疑甚至恶语谩骂,根本没有得到实质性救助的大四女生哽咽了。数秒钟后,她又恢复了平静,红着眼圈说:“感谢他们!我的帖子总算有好心人诚恳来帮助我了。可是太晚了,我妈妈再也用不着捐赠了……”
原来,就在2006年1月12日,袁雪华的母亲赵如霞不幸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