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峰
最新一期的《半月谈》杂志通过采访各地的普通民众,“看病不再贵”、“孩子读得起书”、“生活更有保障”、“打工待遇公平”等成为今年公众对“两会”的“八大期盼”。与此同时,一份最新的调查显示,“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社会公平”等话题成为今年公众最关心的“两会”热点。
“期盼”也好,“热点”也罢,桩桩件件共同指向的都是与民众现实利益最为密切攸关的生活领域。站在公共治理的角度看,它们又都是社会最基本也最关键的公共服务领域。“公众的需要,就是政府的职责”。对于公共服务的最大提供者———政府而言,这些期盼和热点,无异于一份政府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的清单要点。这种情势下,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刷新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职能从社会管制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更加纷繁复杂的社会利益现实,显得尤为迫切。
在我看来,这种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要点体现在公共品供给的充足性和效益(公正)性两个方面。以百姓现在最为关注的教育和医疗两大领域为例,所谓“充足性”,也就是政府对教育和医疗投入的充分和足够;而“效益性”则指的是,这种投入在分配、使用、监管上的均衡和公正。如果将这种分析推及更广泛的公共服务领域,如就业、住房、治安等社会秩序环境方面,充足性和效益性相对应的则分别应该是,各种相关规则、制度供给的完善和充足,以及对这些规则制度执行的公正、到位。
反过来看,上述这些“热点”之所以会“热”,有些甚至“热”了好些年,除了说明解决这些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外,也反映出公共服务在充足效益上还有待完善。仍以教育和医疗领域为例,一方面,财政投入不足———占GDP的比重分别不到3%和1%,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另一方面,原本不足的公共资源在分配使用均衡上又非常匮乏,在教育,“全国2/3省份,初中、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县际差距10倍以上”,而在医疗,“全国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这种背景下,再加上行业的垄断和监管的失灵,价格虚高、乱收费等现象和行为并不鲜见……
通过百姓期盼认清政府责任,透过民生热点看清公共服务要点。我想,这或许才是我们对“两会”最大的期盼,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