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招聘会上不少大学生正在找工作。
本报记者 徐莹波 见习记者张苑实习生文鹃玥小蒋在大学(全日制本科)时就读应用化学专业,原在南宁市某化工厂工作,最近辞职回到桂林,找了一段时间工作都难有合适的,后经朋友介绍准备到某旅行社里当会计。小蒋说,“我是工科出身的,哪懂什么会计啊,但是没有办法,毕业快两年多了,总不能在家吃闲饭。我准备再去报一个自考的会计本科,一边做一边学。”
“学以致用”是传统的择业观念,但这一观念正在渐渐淡化,而像小蒋这样失业后再换专业就业的毕业生也是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形势下,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在刚毕业时就选择了“转行”,职业与专业不对口已成普遍现象。
专业不对口成为普遍现象
桂林某高校中文系编辑出版专业2005届毕业生共86人,但在就业时真正专业对口的仅有20人,还不到四分之一。小赖就是其中一位专业不对口的,她现在一家广告公司里工作,她说,“对于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能够到新闻媒体或是出版社里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好,但如果与专业不对口也不重要,只要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就好。”
某高校环境科学专业2005届毕业生共109名,仅5人从事专业对口工作,当然还有少数毕业生考上本专业的研究生。据已考上研究生的小曹介绍,他所学的专业需求量很少,要想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实在太难。他的大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同学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学,所以感到很茫然。但自己因非常喜欢环境科学这一专业,因此不愿“转行”,只好下定决心考研,希望研究生毕业后能从事本专业工作。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文科毕业生来说,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并不是十分重要,只要相关就可以,如学法学的可以做管理工作,学社会学的可以从事文秘工作。但对于理科或工科毕业生来说,由于专业的技术性较强,专业对口才更容易成功,如果弃理从文,相当于从头学起,专业知识就会白白荒废。
特殊专业对口工作更难觅
对于少数特殊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由于对口就业的渠道窄,就业岗位较少,工作更是难找,如音乐、美术等艺术类专业。一般情况下,这类毕业生如能进入学校任教或是文化部门工作是比较理想的,但这一类岗位的需求毕竟有限,只能安置极少一部分毕业生,其他的绝大部分仍然面临着“转行”问题。
某高校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王丽媛表示,我们专业由于其特殊性,学费相对比其他专业高,如果毕业后能够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收入也会相对较高。但是,如果转行就浪费了四年的时间和金钱了。
找工作难催生“先就业,再择业”观念
“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成为应届大学生就业时的指导思想,不少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都将此作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灵丹妙药。不管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们只能去适应这种观念。在采访中,不少毕业生表示,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是无奈选择。某高校通信与信息工程系的黄进刚将于今年6月底毕业,他说,“我找工作的依据首先当然是考虑专业对口,如果找不到,至少比较接近,实在不行,也只能考虑其他工作了,毕竟就业压力就摆在我们的面前。”
市人才交流中心赵副主任表示,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使得大学毕业生必须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因此专业不能完全对口的现象很“正常”,应该理性对待。作为大学毕业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当前市场需求来选择职业,同时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目前国内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很快,如前几年热门的计算机、法律等专业,这几年渐渐成为冷门。市场需求的不稳定,使得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以及学生在选择专业上盲目跟风,这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之一。
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通才”
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用人企业在招聘时也逐渐“淡化”了对专业的要求,更重视“通才”。
2月25日,在市人才交流中心举行的一次招聘会上,不少企业在招聘启示上打出了“专业不限”的字样。经过对一些招聘企业的采访后发现,除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如财会、研发等对应聘者专业的要求较为严格外,大部分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已改变了过去那种“一看学校、二看学历、三看专业”的招聘模式,而是更加务实,除对工作经验有要求外,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对专业的要求也开始“淡化”。
某健康资源有限公司桂林办事处负责招聘的经理表示,我们最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营销、管理类岗位需要通过实践积累才会适应,即便是营销或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工作中的实际操作上还有很大差距,同样需要一段时间重新学习。他们与非对口专业的毕业生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因此,我相信大部分企业和我们一样,在招聘某些岗位时,只要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无论什么专业都可以。
大学生自身学习应重视市场需要
据招聘现场某高校培训中心负责人介绍,现在大学是实行“通才”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还是要靠在社会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因此,企业用人时更看重的不是专业是否对口,而是应聘者实际的工作能力,如果专业对口却无工作能力,同样是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的。
对于大学生就业是否需要“对口”的问题,一位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的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专业对口的界定有不同的理解,而他认为只要是所学知识能对工作有帮助就算是对口。另外,现在不少高校在教学上与实践存在很大差异,甚至是脱节,很多大学生在工作后很难短期内适应,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以个人目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综合能力,争取成为复合型人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