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信贷控制之摆似乎又要摆回来了。
在经过2005年房地产贷款增幅的急速下降后,央行对房地产业的语气也已显松动,更有银行已在悄悄扩展房地产信贷规模。近日一些隶属关键部门的研究者发表观点称房地产金融风险被高估,因此坊间流传房地产信贷有望放松的消息。
央行连发三份报告 对地产金融态度
最近两周内,央行接连发布2005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及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的金融运行报告,三个报告对房地产业的措词都有所缓和。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披露,2005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为2.77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幅比上年下降12.6 个百分点;全年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2444亿元,同比少增1629亿元。
报告认为,个人住房贷款增长减缓,既是多年高速增长后的正常调整,也反映了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在发挥作用。但央行表示,“考虑到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应对其进一步变化趋势予以关注。”
北京、上海两个房地产调控重点城市的金融运行报告也格外引人注目。
北京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05年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5%,增幅比上年急落19个百分点。央行在肯定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同时也不无忧虑地表示,“作为北京市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幅度过大,值得关注。”
央行对北京楼市的表述与此前一年大相径庭。2004年度北京市金融运行报告对北京房地产信贷的表述是,“北京市的银行业信贷风险很大程度上集中于房地产业,房地产市场波动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有重大影响”。
处在宏观调控潮头的上海房地产信贷下降的势头要更猛一些。央行上海分行公布的2005年上海市金融运行报告称,上海全年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99.4亿元,同比少增529亿元;个人住房贷款连续6个月负增长,7至12月累计减少117亿元,导致个人消费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出现回落。
同样,央行上海分行的报告没有再提房地产信贷风险,而是对房地产交易量保持低水平运行的情况进行预警。
分析人士解读这三个报告认为,央行目前对房地产业的态度已转为“观望”,房地产信贷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增大。
既得利益非常强大 房地产信贷要放松?
其实一些银行已经放松了房地产信贷的控制。记者了解到,农行从去年底就启动房地产信贷的扩展步伐。不过,据央行发布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农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质量最差的,其不良贷款率达到了16%。
尽管如此,一些研究者还是开始为房地产业摇旗呐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陈洪波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我国的房地产金融风险并不高。他认为,房地产金融风险并不高,但社会上却对此有着较大的误解,而这种误解也影响着房地产金融政策。
与陈洪波同属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徐波也发布研究报告称,一系列金融管制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已受到严重影响,市场开始出现整体性下滑,政策作用已然显现。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收缩,使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陈洪波认为,2003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采取了相对严厉的金融管制政策。金融支持力度下降导致市场出现整体性下滑,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受到影响。
他的研究报告呼吁国家给予房地产业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政策。
其实,房地产业内许多人都知道,陈洪波就是房地产REICO报告的编写成员。早在去年11月发布的2005年REICO报告就称房地产信贷风险小。因为该报告受房地产商资助,其独立性受到了媒体的质疑。
放松房地产信贷的呼声还出自于这样一个出发点:解决水泥、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多年来,汽车和房地产业被视作拉动内需的两大动力。在一些专家看来,解决产能过剩需要松绑房地产业。
国家信息中心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就认为,房地产行业拉动内需效果显著,为消化产能过剩,银行信贷政策在调控的基础上有可能适度放宽。
这一观点受到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的激烈反驳。一直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存在巨大泡沫的谢国忠认为:“重新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只不过提供了一个借口,让银行的贷款变为投机者的利润,而将一拨坏账留给中国普通百姓来消化。”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的大幅下降,实力不强、负债率较高的中小房地产企业日益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这也是最近房地产业界松绑呼声渐高的原因。
“我不排除这种(重新刺激房地产发展)政策出台的可能。既得利益可能非常强大,这种力量并不能轻易被忽视。”谢国忠说。记者:赵江山 李佳鹏(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