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汇集国内外各类企业总部341家,去年实现税收22.55亿元,占区域总税收的45%———
市南:总部经济风生水起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南区就组织科级以上干部聆听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弘研究员的讲座,讲座的内容是目前全国总部经济的发展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为什么在新年伊始就将“总部经济”作为机关干部充电的第一课呢?市南区委、区政府的考虑是:总部经济在市南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已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到2005年,全区汇集了国内外各类企业总部341家,全年实现税收22.55亿元,占区域总税收的45%,总部经济在市南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去年12月初,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上,我国第一部《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发布。该书对全国35个主要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青岛在35个城市中排名第九。作为我市总部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区,市南区的经验得到与会者的肯定和重视。
何为总部经济
企业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统称。总部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概念,而企业生产加工基地与企业总部相分离的总部现象却是长久以来就已存在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赵弘是我国总部经济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他认为,总部与加工基地不断分离,实际上是在信息经济时代企业资源配置的一种新方式、新动向,由此而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分离的企业,而且会对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市南区总部经济发展迅猛,各级各类企业总部在市南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2年市南区各类总部198家,2003年达到240家,2004年上升到286家。众多的企业总部对市南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仅从税收来看,2003年企业总部共实现税收9.01亿元,占区域总税收的28%;2004年实现税收12.82亿元,占区域总税收的33.2%,比2003年增长42.28%。2005年,更是市南区总部经济获得巨大发展的一年。随着韩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的新韩银行、海尔纽约人寿等金融机构在市南区投资成立分公司,以及总投资2亿港元的英属维尔京群岛天赋投资有限公司的区域性总部等重量级企业总部的相继落户,市南区总部经济所产生的税收已近区域内税收的半壁江山。
发展总部经济的机遇
市南区委书记郄晋生认为,一个带有总部成分的高辐射服务型经济体的产生,是青岛市甚至山东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目前,市南区正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而服务业是与工业制造业相伴生的。制造业的发展促生了现代服务业,服务型经济吸引了企业总部的聚集。随着我省经济的飞速发展,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加速形成,我市总部经济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发达的交通为我市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便利。市南区已与周边地区形成了“一小时都市圈”、“三小时服务圈”和“八小时腹地圈”,即以市南区为中心,一小时车程可辐射青岛所辖的七区五市,三个小时可辐射到周边县市和其他港口,涵盖整个山东半岛,八个小时的车程可辐射到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地。
丰富的商务楼宇资源为市南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载体。2001年到2004年间,市南区每年房地产开发中写字楼所占比例由10.3%上升为18.5%,目前在建、拟建的写字楼近30座。据有关部门预计,五年之内,该区商务楼宇面积将达到500万平方米。
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总部入驻
总部经济是对区域商务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要求较高的经济形态。在谈起发展总部经济时,市南区有关负责同志使用了这样一句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确,发展总部经济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选择企业总部所在地,是企业在从发展战略、运行成本、人才情况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后做出的决定。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市南区以构建“现代化、广辐射、高收益、可持续”的区域特色经济为目标,从优化城区发展环境入手,加快载体建设,加强招商引资,不断提高城区的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吸引了一批国内著名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区内设立全国性总部和地区性总部。同时,市南区一方面加大对总部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发展环境。
此外,市南区近年来还在教育、文化、公共设施、交通状况等多个方面提升发展水平,为发展总部经济奠定外部基础。他们还积极开展了“引智”工程,为总部经济提供人才资源。(本报记者姜慧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