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重塑“文化之乡”新形象
40万观澜人齐心弘扬本土文化
观澜山水钟灵,人文毓秀,曾是闻名于惠东宝地区的“文化之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悠悠近百年历史的观澜中学(原振能学校)反映出先辈的兴学之风;深圳历史上四大名墟之一的观澜老街见证着当年的商业繁荣;客家老围、古碉楼群、客家山歌、麒麟舞彰显着客家文化的特色。 这些亮点构成了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线。
优秀的文化传统,为观澜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观澜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格机一直强调要丰富文化之乡的内涵。他表示,要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融合,要有自己本土的大众文化。街道办事处主任谢炳文认为,当前文化竞争越来越成为整个地区综合实力提高的制约因素,因此要重视文化的发展,提高综合实力。街道领导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开辟文化发展新途径,探索民俗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艺术结合的最佳点,不断创新,着力重塑“文化之乡”的新形象。
建一批标准文化设施
首先在文化设施建设上,投资1.12亿元兴建1.4万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3.98万平方米的新世纪文化广场和项目齐全的体育活动中心、文化公园等一批高标准的文化基础设施。其中文化艺术中心集影视、文体培训、休闲娱乐、图书阅览、艺术展览为一体,成为深圳各区街道中首屈一指的文化“大本营”。同时按照深圳市文化立市和宝安区建设文化强区的规定,先后实施了“一村一图书馆、一文化长廊、一大家乐舞台、一灯光球场、一体育路径”的“五个一”文化建设工程,和“一村一文化活动中心、一业余文艺队伍、一文化示范户、一读书会、一文化品牌”的新“五个一”文化建设工程,使群众文化体育建设、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群众的参与和创作热情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文化活动形式多样
在文化表现内容和形式上,当地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观澜街道在组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方面,从活动的创作内容和表演形式,都十分重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现在已形成了新田舞蹈队、福民器乐队、新澜腰鼓队、库坑读书会、樟坑径、松元厦、桂花、君子布麒麟队等特色社区文化活动格局。去年街道组织举办了10多场大型文艺晚会,如“观澜之春”新年音乐会、“元宵晚会”、“深圳市文化局送戏进社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深圳”、“爱我深圳首届外来青工文化节”、“宝安区慰问劳务工全区巡演”等。这些演出活动,不仅受到广大观澜群众的欢迎,而且还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同时还通过到社区、进学校、下企业、去部队,和居民、学生、劳务工、战士等一起举办联欢活动,大大推动了观澜的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短短3年间,观澜的各项文艺创作及文体活动,在国家、省、市、区级大赛中,有8项获得国家级奖励;22项获省级奖励;7项获市级奖励;50多项获区级奖励。观澜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广东省体育先进镇”、“深圳市十佳文化站”等十余项殊荣。
“对话观澜”反响大
今年1月19日到2月18日,观澜街道办与应天齐工作室联合主办了“对话观澜春节现代艺术文化活动”。该活动主要以现代装置艺术的形式,将民间大剪纸、安徽西递村系列艺术、图像装置用喷绘和DV的形式展示给观众,以及客家民俗(如舞麒麟和客家山歌对唱)与陕北民间剪纸、布玩、泥塑交流互动。《对话观澜》大型文化展设一个主展场和三个分展场。各展场“动”“静”结合,向世人展示观澜的文化亮点:“静”的方面,集中展出体现观澜传统文化特色的古碉楼、老墟、老街和百年老校的影像与美术作品,让人们通过图片、绘画和现场播放的声像资料,对观澜丰富的文化遗存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动”的方面,观澜街道8个社区的舞麒麟队齐集观澜世纪广场,向人们展示观澜本土居民沿袭数百年的客家民俗。还有观澜本地的4位“山歌王”齐展歌喉,演唱客家山歌等,并融入春节各项传统民俗活动之中。
系列文化活动,使40万观澜人在喜庆祥和的气氛中饱餐文化盛宴,也吸引了不少深圳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参观,引起了较大反响。
作者:本报记者潘白杨邓品霞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