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戴明章生前照片。沈生摄
戴老写的雷锋书籍。沈生/摄
各界人士祭奠戴老。沈生/摄
他,当年接雷锋入伍。“这就是他一辈子的动力,一辈子的渊源。”
他,用一生精力学习和宣扬雷锋精神。在他临走的一刻,手里依然握着一份尚未完成的学习雷锋报告手稿。这篇尚未完成的手稿,成为他生命的绝唱。
2006年2月26日上午,接雷锋入伍的当事人、经办人戴明章老人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病亡,享年76岁。借钱出书宣传雷锋精神,他离世后除了留下一本本闪耀雷锋精神的书籍,还有30万元外债。
戴明章一生刻画雷锋轨迹
1930年12月生,辽宁本溪市人。1949年2月入伍,历任学员、区队长、参谋、连长等职,后转业地方工作。雷锋参军是经他请示团长同意确定下来的。30多年来,他多次应邀到各地作雷锋事迹报告,并先后被聘为“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名誉馆员”、“抚顺市望花区学雷锋研究会名誉会员”、“抚顺市雷锋中学校外辅导员”、“抚顺市望花区雷锋小学校外辅导员”、“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顾问、名誉馆长”、“抚顺市望花区人民检察院学雷锋特邀辅导员”。
他先后编著出版了《回忆雷锋》、《知雷锋学雷锋》、《走近雷锋》、《忆雷锋》、《雷锋志》等书籍,还在全国16家报刊发表了有关雷锋题材的文章数十篇。
今报记者贾晓东文
A
戴老节俭一辈子
留下一书柜讲演手稿
惊闻噩耗,记者昨天上午赶往戴老住所。戴老家住抚顺市南九路4号楼,这是一栋黄色的老式居民楼,与想象中老干部的住所完全不相同。在楼洞前,十几个花圈摆在两旁,形成一个特殊通道。
顺着楼梯盘旋而上,远远就能听到悲凉的哭声。进入屋内,这是一间60平方米的破旧住所,一进门的右侧就是卫生间,破旧的木门,油漆干裂后露出木头本质,门锁是钉子扭成的弯钩和铁环组合而成。
灵堂就设在饭厅里,家属跪在地上,不停地哭泣。“辛苦了,谢谢你们。”戴老的家属礼貌地问好。
在家属的带领下,记者进入老人的书房。其实所谓的书房也就是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子,这里除了家属,还有刚刚赶来的全国劳模邓凤兰、雷锋辅导过的学生陈雅鹃等戴老的生前好友。
屋子右侧放着一个老式书柜。柜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几十本册子,这些都是戴老学习雷锋的讲演手稿,字迹工整,句句生动。玻璃门紧闭,外面已经被胶带封死。戴老的妹妹说,这是戴老留给他们的念想,要好好保存。
书房左侧摆放着家里最贵重的家用电器———14寸黑白电视和286型电脑。
走出书房,刚好和阳台上的晾衣架打了个照面,“那是什么,是袜子吗?绿色的,小时候在电视上见过。”
走近细看,确实是袜子,好像刚洗过,很厚,脚跟和脚趾部位缝了很厚的一层,“那是哥的袜子,他一辈子节俭,每次嫂子给他买衣服,都要瞒着他,要是让他知道了,肯定会生气。这两双袜子是他当兵时部队发的,到现在还一直穿着。”戴老的妹妹哭着说。
B
顾不上怀孕老伴
他把雷锋带进了部队
老伴邹荣回忆说,戴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从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不允许自己有半点纰漏。“我是大连人,可以说,跟老戴结婚之前,自己是一个没家的人。老戴和雷锋有很深的渊源,记得那是1960年,老戴奉上级的命令去接新兵,当时我已经到了预产期。”
“12月8日晚上,我一个人呆在家里,肚子疼得要命时,只能求助邻居。我的大儿子降生了,但身边却没有丈夫陪伴。也就是在那两天,老戴将雷锋带进部队。”
“这就是他一辈子的动力,一辈子的渊源。”女儿戴艺说。
C
借钱出书学雷锋
老伴怕他把家给毁了
1984年,戴老和雷锋的关系才被公布于众。两年后,上级领导来沈阳视察工作,当首长听说他的事情后,当即表示,“你的任务不但是学习雷锋,还要用最大的力量来宣传雷锋。你应该充分采访,采访雷锋身边的每一个人。”
听到首长的指示,他顿感醍醐灌顶。那时,他的月工资只有100元左右,为了实现愿望,他找遍亲属借来5000元钱,坐火车四处寻访雷锋身边的人。经过4年的奔波,戴老共采访到142名与雷锋有过接触的人。
“当时我真的有些不高兴,我不是不支持他的事业,不支持他学雷锋,但不能把家给毁了,这4年下来,我们家欠了3000多元外债。那时的3000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呀。我们也因为这些事吵过架,但后来我被老戴的坚持和诚心打动了,我支持他,支持他的一切。”
采访难,著书更难,戴老将所有资料整理起来,然后一点一点地写。但钱去哪里找呢,戴老不愿意向人张口,最后还是女儿知道父亲的心事,从两位最要好的同学那里借来3万元,后来雷锋纪念馆又捐出1万元作为出版费,《忆雷锋》终于出版了,整整印刷了4700册,定价27元。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卖书,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只销售出1000本。“不卖了,咱们出书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宏扬雷锋精神。”戴老开始带上书到处讲演,每到一处都将书籍免费赠送给大家。
D
儿子患绝症离世
戴老没放弃宣传雷锋
戴老是一名离休老干部,每月1900多元的离休金足以维持生活,但他的生活却是那样的拮据。但戴老没有放弃,又先后编写了多部关于雷锋的书籍。
天有不测风云,戴老的儿子因肝癌需要25万元巨款实施手术,面对儿子的生死,母亲老泪纵横,磕头作揖借来25万,手术做上了,但儿子还是在2005年12月8日离开了人世,那一天,刚好是儿子45岁的生日。
接下来的日子,老人的雷锋系列书籍继续发行,报告讲座越来越多,又先后借了2万多元。“老戴走了,留下了30万元欠款”。
E
过劳带走了戴老
临终还握着讲演手稿
戴老离去,牵动着很多人的心。昨天上午,雷锋的老战友、也是戴老当年亲自接的兵———乔安山老人从北京赶来。
下午2点,远在澳大利亚的女儿戴艺赶回,母女见面,立刻抱头痛哭,“爸,您放心吧,您一辈子刚强,欠下的钱,我会帮您还清。妈,你快告诉我,我爸是咋死的?”
戴老的夫人邹荣回忆,眼看就快要到3月5日了,戴老一共接受了5个报告邀请,而第一场就是2月27日在抚顺市第50中学的报告会。戴老是个非常塌实的人,每次做报告前都要认真地准备发言稿。一周前,戴老已经不睡午觉,把时间都腾出来整理材料。
2月25日晚,戴老一直忙活到半夜12点才睡着,后半夜3点他又起来了,说是还要整理一下。2月26日上午8点,戴老一边看手稿一边去厨房热豆浆,“都挺长时间了,还没听到豆浆机的动静,我以为老戴忘插电了,就去厨房看看。当时老戴就坐在凳子上,手里捏着手稿,已经没有呼吸了。”
创新学雷锋
王怀实
“这就是他一辈子的动力,一辈子的渊源。”雷锋的战友,宣传雷锋精神死而后已,临终还手握讲演稿。
编辑完这组稿件,我问一位朋友,学习雷锋纪念日是哪一天,回答是3月6日。再问,雷锋精神是什么?友人一脸茫然。
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这些美德真的过时了吗?
当然不是,现代社会仍然需要雷锋精神。
现在的孩子听大人讲雷锋穿衣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事迹,就像在听童话故事。不怪孩子,没必要也不应该让他们节省到那个程度。
现代人讲究创新,学习雷锋精神也应该与时俱进。启发孩子,问问雷锋叔叔会不会在18摄氏度的天气里还打着空调,会不会把压岁钱都花在玩网络游戏上……
雷锋精神不会过时,多动脑筋,把戴老的事业传承、发扬下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