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黄宣传、通讯员巫劲锋)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生产的轴承钢,在春节期间通过了瑞典SKF公司和法国FAG公司产品认证。20日,新冶钢副总工程师周立新说:“本周SKF公司、FAG公司将派员对我们的实验室进行确认,随后将开始供货。 ”完成改制一年多的新冶钢,苦练内功,不断开展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时积极开展国际高端用户产品质量的认证取证工作,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该公司生产的机械用钢销往世界工程机械制造最权威的美国卡特比索公司和日本小松公司;油井用钢被国际知名油井机械制造企业美国格兰特公司运用;汽车用钢被国际知名汽车制造企业法国神龙公司及日本丰田、本田公司运用。此外,该公司生产的船舶用钢通过美国ABS船级社、英国LR船级社、挪威BV船级社、法国DNV船级社等国际权威认证;无缝钢管通过德国TUV认证;汽车齿轮钢正在通过美国伊顿公司认证。去年,新冶钢公司出口创汇7400万美元,是上年的2.8倍,一跃成为全省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之一。新冶钢公司总经理邵鹏星说:“我们要用两到三年时间,让八大主导产品特钢叩开全球最权威用户的大门。”
[解读]功夫在“体内”
湖北日报记者黄宣传通讯员巫劲锋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苦练内功,不断挑战全球极限,叩开了高端用户大门,抢占了国际市场制高点。对此,新冶钢公司总经理邵鹏星说:“这是我们苦练内功的结果。”2004年11月,新冶钢成立后,面临着特钢不特,优钢不优,产成品库存居高不下,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产品结构矛盾突出,工艺流程不畅,装备欠债太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大市场,他们一度束手无策。有人惊叹:“百年冶钢真的老了!”于是,新冶钢审时度势,蓄足锐气,苦练内功。为理顺工艺流程,近年来,该公司投资2.8亿元对原有设备进行填平补齐,实施工艺流程再造,突破瓶颈,为调整品种结构,开发国内外高端用户奠定基础。高端产品的开发需要人才。该公司把“企业当学校办”,对在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实施全方位培训。去年,他们请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轮训、开办网络学校培训、送到国外培训员工19703人次;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办提升班,实施技术管理人员“专升本”、“本升硕”、“硕升博”人才整体提升计划。与此同时,该公司敞开大门,对外网罗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仅去年头11个月就引进各类专家100多人。此外,他们还把冶钢退下来的老专家请回来,使36名技术能手、行家重返岗位,释放出源源不断的能量。创新企业管理模式。该公司设立“三条线”,以人为本,为员工搭建平台,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线生产工人在各自岗位上有为有位,让每个在岗人员有出路。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席技师可享受公司副总经理待遇。去年,该公司组织科技管理人才开展的“八大项目、七大品种”的攻关,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工艺路线、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优势品种及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05年,该公司实现利税名列全国特钢行业前茅。他们还为我国“神六”飞船提供尖端特钢产品,获得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