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饮食生活习惯。而在我的家乡“西海固”,喝茶却独具特色。一个长约20公分,直径约5公分的细长小罐,谓之茶罐。饮茶时,先将六七分水注入茶罐,并将一撮茶叶放入,煮沸后,将茶水倒入口杯,再将冷水灌入茶罐,再次煮沸。 如此一杯杯地熬煮下去,边煮边喝,直喝足二十余杯才算饮完。是为罐罐茶。
罐罐茶有清脑提神,润肺滋肝,消除疲劳之功效。正因此,它成了家乡人民招待客人的最好礼数。客人登门,必定狗吠骤起,主人闻听后快步走出院子,随手操起立在墙角的扫把或铁锹,老远地招呼着客人,一边用手中的家什将狗赶入窝棚,一边笑容可掬地将客人迎进上房(即正房)。客人踢掉鞋子,猫腰上炕,盘腿坐下的当儿,主人已将炕沿边的炉子生起火来,茶叶盒、茶杯、冰糖、锅盔等摆放在客人面前。说话间,茶罐里水已烧开,客人根据自己的习惯,可以决定放入茶叶的多少,以及要不要加糖。客人吱溜吱溜地呷着或浓或淡的罐罐茶,与主人随意地聊着家长里短,并不时地掰一小块锅盔塞入嘴中。此番情景,绝对是田园式的轻松与闲适。
乡亲们喝罐罐茶日日坚持,且大都有固定时间,日久竟然成瘾。如果某天没有喝上几杯,或者错过了平时喝茶的时间,就会出现头疼、犯困等症状。只有及时补喝,才能将不适消失。
农忙时节,凌晨五点多钟,一家人就早早地爬起来,熬上几杯浓浓的罐罐茶一喝,一整天口不干,舌不燥,干起活来劲足力大。晚上收工回来,再呷上几口罐罐茶,疲累顿消,睡眠也香甜。农闲时节,左邻右舍相互串门,在罐罐茶里打发着日月,盘算着一年的收成。
透过岁月的长河,罐罐茶里,熬煮着家乡人民或咸淡或酸甜的生活。在旧社会,只有富人才能喝得起罐罐茶,穷人是无权享用的。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受生活水平所限,加之男人当家的男权主义依然残存,也只有家庭的男主人才能每天喝上罐罐茶。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观念变了,男女老幼都开始名正言顺地喝起了罐罐茶。
最早的茶炉,都是泥巴捏成的,后来变成用铁皮卷制的小火炉,再后来,有了带烟筒和炉盘的铜炉和烤箱,紧接着有了电炉。炉子的燃料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当初的牛粪、木柴到后来的煤炭直到现在的电能。用牛粪巴和木柴煮罐罐茶时,浓烟大,火苗小,常常呛得人眼泪直流,一顿茶喝下来,眼圈都是红的。经年累月下去,屋子的墙壁和椽木全都熏成了酱黑色。
现在,家乡人民日渐富裕起来,茶炉用的是无烟无味无污染的电炉,茶叶由最初又苦又涩的砖茶变成了花茶或绿茶,还多了枸杞、红枣、葡萄干等入茶。人们的日子在罐罐茶里越熬越有味,越煮越红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