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彦广)春节刚过,北京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掀起了竞聘“村官”的热潮。北京今年将招聘2000名大学毕业生到郊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因为是首次大面积招聘“村官”,报名工作从2月15日开始先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本部)4所高校试点开始。 在这4所学校,报名当村官的大学生超过1500名,经过校内初选留下200人左右,然后再由平谷、延庆两个对口试点区县的乡镇领导进行面试,最后选定60人3月初“提前上岗”。目前北京其他各高校的有关报名工作也相继展开。北京大学有50多人报名竞聘,其中本科生28人、双学位1人、硕士20人、博士2人。同时,“村官”招聘也吸引了大批在外地读书的北京生源学生,报名学生达1260人。
就职“村官”优惠条件诱人
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规定,大学生就职“村官”有不少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入选大学生将与乡镇签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第一年人均月薪2000元,第二年2500元,第三年3000元。其中非北京生源的北京高校毕业生,聘用两年连续考核合格者,档案、户口可转至工作区县人才服务机构集体户。如果学生工作满两年后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加10分,3年合同期满后表现特别优秀者,可推荐免试入学。
首批32名“村官”全部考核合格
2005年1月5日,这种被专家称为“政府雇员制的大学生村助理制”政策在平谷区启动。平谷区当年从300多参加笔试的应届大学生中共选拔了32名,定点分配到该区32个村以村官助理身份参加工作。据介绍,去年招聘的32名“村官”经考核,全部合格,32人所在镇乡党委都同意继续聘用。
3年内实现“村村有大学生”
北京今年大学生“村官”人员的增加和毕业大学生的追捧,意味着一年前开始于北京平谷区的“实验”已经转向成熟和规模发展。
在总结和借鉴平谷区的“村官实验”基础上,北京市组织部提出,要通过构建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管理四位一体的机制,把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与服务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青年骨干。其目标是结合北京实际,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聘用北京生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以及非北京生源的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3年之内确保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工作目标,力争实现每村有2名大学生的目标。
我来这里是干实事的
专访首批大学生“村官”胡天伟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旅游专业的胡天伟,是去年3月北京平谷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32名村官助理中的一员。
记者:当时为什么选择到这里来?
胡天伟:首先是考虑到待遇不错,另外挂甲峪村的旅游业主导产品已成型,和我的专业比较对口,在这里可以发挥我的所学。
记者:生活条件还满意吗?
胡天伟: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而且我本来就是农村出来的,再苦我也能适应。当然,相对城市来讲,农村可能比较苦,生活单调。我刚来时也觉得孤独,但现在好多了。
记者:工作上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
胡天伟:开始时,还是学生的思维,性格也比较急,听不惯、看不惯的事,就想辩个清楚。而且,刚来时对基层不是很了解。
记者:你对后来者有什么建议?
胡天伟:首先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真正需要你的地方。其次,不要把这个路子当作一个就业的避风港和临时的跳板。
记者:你是否打算长期在这里工作?
胡天伟:我对自己的定位是:我不是锻炼来的,我是来干事情的,这里就是我现在的事业,必须做好。(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