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两会的一些便民举动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从取消“两会”代表委员“一路绿灯”的特权,到两会车辆行车路线优化调整,再到增加社会车辆放行时间……这些细节,能屡屡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新风,由此也见证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昨日,北京市交管部门公布了今年两会期间的交通方案,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继续优化两会行车路线外,交管部门还制定了两个新措施,即散会时社会车辆与两会专车交替放行,两会专车经过处提前15至20分钟告知公众。
毫无疑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交通方案延续了两会便民改革的脉络,进一步凸显两会“亲民”的低姿态,必将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不过,简单从“亲民”的角度理解近年来的两会便民改革,似乎是不够的,从“亲民”的姿态的背后,更反映出一种尊重民生,以民为本的理念。
许多地方在举办重大活动期间,动辄封路、禁行、赶小贩、禁止晾晒衣物,一味地让公众为重大活动作牺牲。这些做法实质上是在漠视民生,把民生放在了地方政治生活的附属地位,如此观念无疑是错误的。
国家以人民为本,人民以生活为本,民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最长久、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因此,牵挂民生、体恤民生应深入每个官员的从政观。屈原在《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连古代官员都能有这样的情怀,现代政治体制下的官员没理由不能做到。
重大活动固然重要,民众的确有需要作出牺牲,但是这种牺牲不是无限度的。一方面,对于民众生活影响巨大的措施的使用要慎之又慎,像封路、禁行这样的措施,除非在个别特殊情况下,否则绝不可使用。另一方面,当不可避免采取一些影响民众生活的措施时,要想方设法将这些措施的负面作用降至最低。
可以看到,以上两方面在两会便民改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封路、禁行,让两会专车畅通无阻的做法基本被摈弃,两会专车虽然有一些优先权,但优先权是在充分照顾到普通民众利益的基础上得到的,举例来说,这几年来,对于两会专车的行车路线和运行时间,北京交管部门精心编排,并根据每年的交通状况,进行调整和修正,力图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社会交通的压力。
不可否认,即使再精确、再合理的安排,也无法避免两会对公众出行的影响,但是,尊重民生、树立以民为本的姿态却让每个人都感到欣慰,人们相信,这样的态度若得以保持,我们终究可以在保证会议顺利召开和最大可能避免民生受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人们期望两会便民改革能继续推进下去,人们也期望,两会便民改革经验能形成一种示范效应,被更多地方、更多形式的重大公共活动所借鉴,这样的话,即使让一方民众为重大活动作牺牲,那么民众也将心甘情愿,并为之感到无上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