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3月1日讯(本报记者 胡泽太 郑勇军 刘新国通讯员吕俊峰)今天,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走进烟台新农村”采访团进入采访的第一站——莱州。
莱州,一个诞生中国“玉米大王”的地方。穿行在这片享有“胶东粮仓”美誉的土地上,令我们振奋的不仅仅是创造中国种业传奇的“登海”种业,还有科技这根“杠杆”撬动的一个个富民故事。
——“政府水中撒银子,渔民海里捞元宝”。莱州率先在全国实施海水增殖放流,政府财政先后拿出950万元采购种苗投放莱州湾。三山岛,再现昔日渔船穿梭的光景。
——一条鱼带起一个15亿元的大产业。这不是神话,这是发生在莱州的一个奇迹——在大菱鲆养殖业的带动下,这个市一举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海水养殖基地……
一项来自当地政府的统计显示,莱州每增长1元农业产值,就有0.58元来自于科技贡献。
2月27日上午,在春寒料峭中,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走进烟台新农村》采访团进入采访的第一站———莱州。
一路蜿蜒,一地麦绿。从烟台出发,在经过近2个小时的车程之后,我们直抵三山岛。拉开车门,一个壮观的场面跃入眼帘:三山之下,1000多艘渔船依港而立,一面面小红旗在空中飘扬。
“现在是淡季,除少数小船在沿岸一带作业外,大多数船只都在检修,正式出海要等到3月底。”在海上已滚爬20多年的船老板施锦顺放下手中的活计,一脸憨厚地对记者说。
施锦顺今年39岁,他身后的三山岛村是胶东最大的渔村,共有6300余口人。在施锦顺的记忆中,三山岛一带自然海产丰富,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资源受到严重破坏。“1997年,俺花40多万元买了一条150马力的船,很多时候出一次海连费用也挣不回来。”
“政府水中撒银子,渔民海里捞元宝”。莱州,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海上人工增殖放流。在采访现场,记者恰遇莱州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施海波。接过施锦顺的话头,施副局长说:“增殖放流的第一步是苗种培育,对技术要求高,普通农户很难操作。说到底,还是科技问题。从1993年开始,我们请来专家搞育苗,财政先后拿出1200万元购苗种投放到莱州湾,其中仅仅去年便放流海蜇6亿头,日本车虾1.6亿尾,梭子蟹700万只,牙鲆6万尾。”
面临绝产的莱州湾梭子蟹开始重新旺发,渔汛期持续延长。三山岛的渔民没投一分钱,去年一年的梭子蟹捕捞量却达800多吨,回捕海蜇900吨,渔民增收4000多万元。
离开三山岛村,我们来到位于龙泉村的鲁烟白猪中心繁育场。远远地,只听仔猪的哞叫声不断传来,迎接我们的场长刘锁喜上眉梢:“眼下大大小小的猪共有2000头,合叫起来可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
老刘和他的繁殖场可不简单。20多年前,他领衔的养猪场成功培育出胶东的当家猪种———“烟台黑猪”,之后,他又先后培育出多个优质种猪,每年以最优惠的价格为养猪农户提供高质量种猪,同时无偿提供饲养技术。10多年来,猪场累计推广各类种猪3万多头,推广面积远达山东、河北、辽宁3省的30多个县市区。
优质种猪惠及到众多农户,可老刘说,得感谢政府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搞猪种研究,政府在项目和资金方面可说是帮了大忙。”他一边给猪添加饲料,一边对记者说:“以前,搞烟台黑猪研究,政府一头猪就要补助300元,后来搞新的种猪研究,一年的拨款达三四万元。”
“科技富农,龙头带动很重要。莱州,几乎每一个农产品背后都有一个龙头企业或研究机构作支撑。龙头怎样才能昂起来?这需要政策支持。”莱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战秀云告诉记者:“这几年,莱州共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支持重点企业的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向上争取各级科技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在全市培植了一批大型民营科技骨干企业。而民营企业的成长,反过来又带动了百姓实现增收。”
走三山,过龙泉,入朱旺,一个个海水养殖大棚在蓝天下显得格外醒目。
朱旺村,“旺”如其名。在这个拥有3883口人的大村里,仅是一个700亩的名贵海产养殖园区,实现的销售收入就达1亿元。在海产养殖的带动下,去年该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朱旺村,何以如此“旺”?在该村成立的大菱鲆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滕春竹总结出四个字:科技服务。
从1992年开始,朱旺村先后养殖对虾、扇贝,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后来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虾、扇贝养殖一路滑坡,农户收入骤减。1999年6月,朱旺村发现大菱鲆前景看好,投资27万元,引进4万尾大菱鲆鱼苗,一举获得成功。之后,市财政给予资金支持,海洋渔业局把技术人员请到村子里,推广养殖技术。目前,村里养大菱鲆的农户达60%,仅此项目户均年增收2000多元。在朱旺村的带动下,莱州建立起了1200多个海水养殖大棚。
走马朱旺村,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政府的科技服务,是海产养殖业加速成长的强势助推力。滕春竹说:“2003年,养殖大棚暴发鱼病,正是水产等部门筹资80多万元建立了‘鱼病防治中心’,聘请专家长期‘坐诊’,才一举解决了鱼病难题。”
滕家俊,政府科技服务的受益者之一。“我的技术,来自于莱州‘渔业科技入户’活动。”滕家俊说。“每隔几天,我就会收到一份莱州科技入户办公室编制的《专刊》,及时了解鱼业行情和鱼病知识。”
“服务,不过是莱州农民利用科技致富的‘支点’之一。”莱州市委常委郭方文在接受采访时说:“政策支撑、服务支持和财政反哺———是莱州科技富民的三大法宝。在这三大体系的托举下,莱州已形成农作物良种业、名贵水产品养殖业、海岸生态农业、花卉业、林果业、畜牧业等6大农业民营科技产业。目前,全市每增长1元农业产值,就有0.58元直接来自科技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