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我”不称“我”而称“偶”,“动物园”则被称为“200”……
随着网络在学生生活中日益普及,一些新型的网络语言代替了传统话语,正逐渐成为中小学生的口头禅。日常生活中、日记周记里出现这些网络语言早是寻常事,还有孩子把这些网络语言搬进了作文里。 经常使用网络语言会不会造成错别字增多?考试作文使用网络语言会不会被扣分?时常有家长给本报求学热线来电称:担心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影响。
日前记者就此走访了成都市多所中小学,发现在课堂和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尚属个别。在采访中许多中学生表示,不会在正规场所使用网络语言。而绝大多数学校老师认为:“网络语言流传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学生,使其产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个案
“偶买疙瘩,今天我和几个刚认识的mm约好一起去逛街。结果见到她们才发现全部都是恐龙。-_-!我随便应付了他们一下,说了一声3166,就和几个朋友上网去了。我们一起玩了一会CS,结果有菜鸟作弊。让我郁闷了很久。我认为作弊的人简直都有RPWT。今天这一天可真没有意思。”
近日一位彭姓读者给本报求学热线来电,表示对他正在某中学读八年级的儿子写的这篇日记很是担忧。经儿子翻译,他才明白“偶买疙瘩”意思是“我的天啊”;“mm”是“妹妹”这个词拼音字母的缩写;“-_-!”这个符号表示“流汗,觉得无奈”;“3166”是日语表述“再见”;“CS”是一款射击游戏的字母缩写;“RPWT”则是“人品问题”的拼音缩写。他的儿子说,“都啥子年代,还看不懂偶(我)说的啥子,那就有些跟不上形势啦,这都成我们学生的口头禅了。”
说法
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会择时择地
有多少学生会把这样的口头禅带到课堂和作文中去呢?记者随后走访了成都市多所中小学。
成都市莲新中学八年级学生何枭告诉记者,在老师布置的作文里,他从未使用过网络语言,而且他也很少看见同学在作文中使用。“现在的很多网络语言我都知道,我和朋友在一起时也常使用。但我不会用这种语言和老师、家长对话,”何枭说以前他对母亲说过一次,“妈,在网络世界里,我可是大虾(指熟练运用各种技术的人)哦。”结果他母亲回了他一句“不,你是一只小虾。”自那以后,何枭再没和父母老师有过这种交流,他说自己“怕老师、爸妈听不懂”。同是八年级学生的周?秀则认为,同学们之所以只在私下交流,是因为“大家都能分清场合”。“网络语言存在于网络世界中,并不是真实存在;而学校是一个严肃正规的场合,有特定的规矩,不能混为一谈。”
而成都市第五十中学,九年级学生黄俊宇等4名学生称,平时只会在网上使用这些网络语言,“但给朋友通信和聊天时的确说得较多。”
老师:把握尺度将学生导入规范
“学生把网络语言带进课堂还没有发现过,”成都市莲新中学九年级老师朱小萍等三位老师告诉记者,学生在课堂下喜欢使用网络语言交流并没有什么不好,“这其实也是一种社会的流行趋势。”在成都列五中学,该校一罗姓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目前他和同事们还没有发现学生将这些“口头禅”写进作文当中。
“最近一个学生的作文中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这个学生将‘我’写成‘偶’”,成都市第五十中学语文老师郑静坦承,课堂下的确有很多学生把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口头禅,其实是为了显示自己了解很多社会上流行的新知识,从而引起身边同学的好奇和兴趣。同样是该校语文老师的李鑫说,现在孩子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十三四岁的学生已经在网络上熟练地聊着QQ,使用着许多如密码一样的网络语言聊着天。“把这些带进课堂和作文中,我们老师是坚决反对的。”李鑫态度鲜明地表示,这样的作文将变得不伦不类,有些语句变成了明显的病句,再加上中文、英文、还有数字都混杂在一起,文章可以说是大杂烩,已经失去了让学生写作文的本来意义。“因为这种语言太通俗,很容易让学生的语言形成不规范性。”李鑫说,学生在正式场合应该尽量少使用这种不规范的语言,“而我们老师应该做的,是把握‘度’,尽量将学生引导入正规的价值取向之中。”
社会学家:家长没有必要恐慌
“没有必要恐慌,”对于网络语言成为学生的口头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伟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网络时代一个特殊现象,是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常规的语言现象、用法,这也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利于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现代汉语有一种过滤的特质,一些不利于运用的会被自然淘汰,但这并非朝夕可以完成的,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语言的发展演化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有密切联系,因此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中学生喜爱使用网络语言这一现象,“学生将这些语言用作口头禅有其调侃和游戏的味道,如果学生将这些网络语言写进作文中,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实习记者胡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