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肾脏病学会和肾脏病基金联合会倡议,将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今年3月9日,将迎来“首个世界肾脏日”。近日,上海市儿科肾脏学组在市卫生局等部门支持下,通过对全市3万多名中小学生尿液检查发现,血尿阳性为0.83%,尿蛋白阳性者0.48%,血尿或尿蛋白阳性总共为1.31%。 调查还发现,99%的学生是第一次接受尿液检查。专家呼吁,提高对尿检的知晓度和重视程度至关重要。在体检中,不要怕麻烦、怕脏而免去尿检。
6月婴儿尿路感染已是肾积水
最近,一名6个月的男婴因为严重的尿路感染来到儿科医院就诊,经检查,已有明显的肾积水。由于男婴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结果发现,一侧的肾功能已明显下降。追问病史,原来孩子在胎儿期超声检查就提示有肾盂分离,但出生后没有进一步检查、随访,时至如今,病情严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病和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徐虹教授告诉记者,儿童泌尿系统梗阻是先天性发育问题,早在胎儿期就可以发现肾盂、输尿管、膀胱或尿道扩张,一般在妊娠30周后开始明显,32周后超声诊断率可达75%。由于引起尿路积水、尤其胎儿期肾积水的原因相当多。家长不要紧张,不必轻易终止妊娠。因为有些肾积水随着进一步妊娠,或在出生后会自行消失。
此外,绝大部分泌尿系统梗阻还可以通过出生后的检查得到很好治疗。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需要在出生后密切随访,及时进行必要检查和早期治疗,防止肾功能损伤。
多数患儿发病时肾功能已不全
5岁的明明(化名)之前没有先兆症状,突然发病时,右侧肾脏已经肾功能衰竭。医生说,由于单侧肾脏病变时,另一侧好的肾脏常常来“代偿”,因此临床上没有特殊症状。一旦发现时,很有可能病侧肾功能已完全或大部分丧失。
记者了解到,目前肾脏疾病也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而且青少年时期即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发展成终末期肾衰、需要肾透析或移植。由于多数慢性肾脏疾病起病隐匿,加之肾脏还具有较大的储备能力,在疾病早期,患儿往往只表现为容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未能及时引起家长足够重视,以致于很多患儿在发现疾病时,已进入肾功能不全阶段,失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最佳机会。
据统计,每年大约有万分之五的孩子,可能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要接受肾脏透析或肾移植治疗,费用相当昂贵。
专家:早发现早治疗
徐虹教授告诉记者,在国外,中小学生每年常规尿液普查发现,蛋白尿、血尿等肾脏病常见症状在中小学生中有相当比例,对这些孩子长期随访后,诊断为肾小球肾炎的最多。肾小球肾炎病程迁延,长期预后较差。
专家指出,慢性肾脏疾病是一种可控制性的疾病,儿童作为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能对小儿慢性肾脏疾病早发现、早干预,可保护肾脏功能、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减少成人肾透析、移植带来的负担。专家提醒,还要重视对先天性泌尿系统问题的正规随访。据悉,从今年起,儿科医院还专门设立“先天性尿路畸形随访门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