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有奖评新闻
苏少鑫
道德只是现象,不是原因
据本报2月20日报道,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相比其他社会热点,2006年广东专家学者群体更关注社会问题背后的道德问题。在调查所涉及的45个问题中,“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以62%的关注率超过了紧随其后的“反腐败”和“医疗改革”等选项而高居榜首。
专家学者对道德问题的关注程度令人感到意外,《羊城晚报》2月21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认为这种现象值得担忧,文章认为,道德问题并非是现在社会问题的当务之急,专家学者对道德问题如此关注是“试图从历史领域逃到道德领域”。
那么,究竟道德问题是否已经成为专家学者眼中的最严重问题?专家学者是否因为群体本身的特性而对道德问题比较敏感?还是专家学者作为知识分子自身具有的道德自负?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专访了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冯胜平执行副主任和此次调查报告的执行主笔王汉斌所长。 冯胜平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副研究员;曾任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广东记者站站长。长期从事国情、省情研究。王汉斌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民调所所长
我们不是任何团体的利益“代言人”
记者(以下简称记):此次《广东专家学者群体2006年十大关注问题调查报告》的结果,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样的结果是否是意料之中?
冯胜平(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以下简称冯):事实上,从去年底,我们就已经开始对广东民情进行系列的调查研究。本次的调查报告只是我们这个系列调查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除了要调查广东专家学者群体所关注的问题之外,我们还计划对不同阶层比如县委书记、普通老百姓等进行同类性质的调查和研究。本次的调查结果,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这是我们乐于见到的,这本来就是我们进行调查的目的。
记:那么,进行这一系列调查研究,目的是什么?
冯:广东省省情研究中心自从2004年成立以来,就一直秉承“第三方立场”的宗旨,希望通过对广东省民情的调查和研究,客观公正去关注问题,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
这已经是一个大趋势。近几年来,在政府决策方面,专家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彰显。虽然这并不完全是“专家治国”,但是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至少可以提醒决策者,并避免过去那种“拍脑袋”的决策,使政府的决策能够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事实上,这就是第三方所要起的作用。
当然,各个群体、阶层关注的问题肯定各有侧重。我们的目的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反映不同群体、阶层的不同呼声,这样恰恰是能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
我们不会作为任何利益团体的“代言人”,力求客观公正显示问题,这正是我们调查研究中心生存的基础。
当然,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有一种宽容、互相理解的心态。
既做“有钱人”又做“文明人”
记:对于这次调查的结果所显示出来的,专家学者对道德问题的关注高居榜首,您是怎么看的?
冯:说实在话,刚开始,确实觉得有点意外。但是,现在想想,这同样也在情理之中。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各个群体、阶层由于自身的境遇不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肯定不一样。比如,如果把这份问卷放到各县委书记身上,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并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
我始终认为,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问题已经日益凸现,比如专家学者本身的良知问题、学术品格问题,社会上的笑贫不笑娼问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这些问题与道德问题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了,如何既做一个“有钱人”又做一个“文明人”,专家学者们确实是忧心忡忡啊!
我们可以认为,加强我们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制度建设同样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法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是行不通的。中国与西方不同,我们的骨子里,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对人们的最大约束不是来自法律而是来自道德,是先道德,再法律,这个传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
专家不是逃避而是挺身而出
记:有评论认为,道德问题并非是我们现在社会问题的当务之急,专家学者对道德问题的关注是“试图从历史领域逃到道德领域”?对于这一评论,应该怎么看待?
王汉斌(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民调所所长,以下简称王):我认为这样的评论是不妥当的。作者引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这确实不错。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在时代、地点、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因此,我们不能够去断章取义。我们必须看到,精英阶层在传承文明、传承文化方面的作用。就此次对专家学者关注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恰恰不是评论所认为的专家学者“试图从历史领域逃到道德领域”,而是挺身而出。
在关系民生方面的选项中,“医风、药价、医疗安全与群众看病难”问题几乎成为全部专家的首选。值得关注的是,在被访的17名卫生界专家中,有15名选择了该项,这一方面说明了当前卫生界存在的问题比想象中严重得多,但同时我们也为这些专家的勇气和坦荡人格所感动。
因此,评论不能够只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他。这样是不负责任的。在这次调查中,专家们还认为,“医风、药价、医疗安全与群众看病难”问题已经成为群众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之一,是老百姓“返贫”的主要根子,而只覆盖了全体人口1/10的医保,是严重的社会不公和政府职能缺位的表现。
另外,在“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在阐述选择这两项的理由时,专家们认为这两个问题“关系党和国家命运”、“政治是灵魂,是统帅”、“目前政治体制已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是造成当前许多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是“中国的根本出路”;“平庸行政与滥用威权,后果并无不同”、“某些官员行政能力太差”、“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许多专家大胆建议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广东应该先行一步!
我们已经把调查报告的摘要给了媒体,不知道媒体在评论的时候为什么会对此视而不见?
所有的问题都很重要
记:那么,根据调查研究中心对民情的调查,道德问题是不是现在社会问题的当务之急?比如,社会不公、贫富悬殊才是我们现在社会问题的当务之急?
冯:社会不公、贫富悬殊确实是现在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基尼系数所显示的、城乡收入差距等等,这是危险的信号。
但是,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其他的问题未被列入专家学者十大关注之列,并不说明这些问题不重要,而是受本次调查的要求所限。针对其他的社会热点问题,许多专家同样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正如一位研究海洋科学的女性专家所说的那样:所有的问题都是很重要,关键是要全社会、党和政府要下决心解决,建议政府每年选择一到两个,作为工作重点,以求有所改善。
王:在此次调查中,许多专家指出,几乎所有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背后,其实质仍然是“道德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能仅仅局限于组织上、经济上、法律上,他们更强调从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加强教育等文化措施方面寻找根本出路。这与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思路、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的思路,都是不谋而合的。
当然,在当前改革开放进入矛盾多发期,如何有效化解矛盾,处理好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入,建设和谐社会,专家们的意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好的体制能够涵养道德
记:前面提到,许多专家指出,几乎所有的社会热点问题背后,其实质仍然是“道德问题”,这会不会是一种“道德决定论”呢?这样是不是意味着依靠道德建设就可以解决现在的社会问题呢?
冯:单纯依靠法律解决不了问题,同样,单纯依靠道德也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如果没有道德,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我们必须明确看到,道德只是一种现象,它不是原因,我们需要看到它背后的更深刻的根源。
正如你前面所说到的,社会不公、贫富悬殊引起了许多社会矛盾。但是这些都是现象。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我们各种体制如何去完善的问题。前面王所长也提到了一位专家的意见,政府重点去选择一两件事情,慢慢来解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我们对待问题应有的态度。
比如,现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存在的个别专家教授出卖良知,学术品格低下,抄袭剽窃等等。从现象来看,这确实是个道德问题。为什么有的专家教授就能够坚守道德底线,潜心做学问呢?
在我看来,这些个别专家教授出卖良知,无非是想捞点钱捞点名。他们的道德观已经被现在的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所扭曲了。
道德确实有它的力量,比如儒家所强调的“慎独”。比如朱自清先生不买美国的面粉的例子。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体制、机制的力量。如何完善我们的体制和机制,促进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才是根本出路。一种好的体制它是能够涵养道德的。体制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机制改革可以灵活处理。当然,这些都是一个过程,急不得。
附录:
在此次的广东社情民意调查中,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民调所对列入该中心省情专家库的各个领域专家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回收率88%,被访问的专家涉及各个研究领域,涵盖全省各主要大学、科研院所、行政事业单位和部分大企业。其中,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119人,占42.1%,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163人,占57.9%。被访问的专家学历在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占80.9%(其中博士占48.2%),获教授、高工、研究员职称的194人,占全部被访问专家的68%,享受特殊津贴专家17人,女性专家28人,被访问专家大部分有海外留学经历。
调查所涉及的问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四大方面,共45个问题。
选择率最高的20大问题
1.公民道德建设62.0%2.反腐败61.3%3.医风、药价、医疗安全与群众“看病难”问题57.8%4.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文明建设53.1%5.社会治安44.3%6.教育问题43.9%7.文化大省建设 42.1%8.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5.8%9.传媒公信力问题32.3%10.理论与技术创新29.8%11.环境保护29.2%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三农问题”29.2%13.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9.2%14.食品安全28.7%15.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28.7%16.立法与法律体系建设28.1%17.交通问题28.1%18.社会保障26.9%19.司法公平26.9%20.能源安全25.1%
(金陵/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