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一般都是个人的———意志、情感、感觉、判断,等等。但是个人的表达经过媒体的“大众传播”,就容易形成公共的影响,这个影响,便涉及公正问题,特别是公众人物的表达,特别是对较小、较弱的社会人群而言。
近日冯小刚出席北京某时尚活动时被某报记者“逮个正着”。 问及对最近奥斯卡奖的看法,冯说:李安的《断背山》,是很好看的片子,“但是他把话筒放了下来,又拿到嘴边补充说:”可是,我看两个男人接吻有点儿受不了’。“(2月27日《华商报》)
这话就说多了。
冯导演首先表达的是一位电影导演的艺术判断;然后表达的是一个异性恋者的生理感受。当旁边的主持人戏称,这段话可以当作明日媒体的标题时,冯立即沉下脸来:“我没有这个意思”。但是这后一句话还是成了媒体的标题,还是通过大众传播产生了公共的影响。我之所以说这是不公正的,因为那个与大多数人不同性取向的“少数人群”,不可能像他那样拥有相应的表达机会。他们给一些异性恋者留下的印象,可能就是像冯小刚那样“有点儿受不了”。这样的感觉可能会说出来,可能不会,一般都不会形成对那个人群直接的压迫。但是,这“受不了”被一位著名导演说出来,又登在报上,就会成为对更多的异性恋者感受的暗示———印证和巩固了他们自己的“受不了”,并可能让没有“受不了”的人们开始感觉“受不了”。这实际上是增强了“受不了”这个印象的传播。“受不了”,就可能成为公共话语、公共印象,一个巨大的人群向一个较小人群发出的压迫性信号。而本来存在于每一个人心里的分散的个人感受,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结果。
表达是个人的权利,哪怕是有关性取向的表达,也不应该受到限制。但是,人的表达,有多种多样、多个层面,不见得都值得和应该“大众传播”。特别是公众人物的表达,和对这些表达的“大众传播”,是会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社会影响的。这个影响也往往表现在:它增进了人们的和谐、理解和宽容,或者是增进了人们的紧张、隔膜和敌意。
“我看两个男人接吻有点儿受不了”,不是一个导演的艺术判断,而只是一般异性恋者对同性恋者可能产生的印象。它表达的只是不同性取向的人群之间的反感,属于消极性信息,因为它既不可能改变同性恋人群的性取向,也不可能改变别人对他们的印象,而只是增加了两个人群之间紧张关系而已。因此,它不是适宜大众传播的个人表达。
在这个方面,冯小刚自己有一定责任,因为他应该知道,他的任何个人表达都比一般人更能被“大众传播”。媒体的责任当然更大,因为他们是大众传播的把关人,任何个人表达要形成公共影响,必然会通过他们。
李安的《断背山》表现了同性恋者的生活和命运———我觉得是不幸的。但它并不是对某种性取向本身进行判断或者同情,而只是通过直接表现一种人的生活命运来增进人与人———不同性取向的人群———之间的了解和同情,至少是通过艺术表现来缓解不同人群之间的隔膜和紧张感。
人被表现了,才可能获得了解。这正是艺术积极的社会功能之一。而冯导演作为一般异性恋者的个人表达及其大众传播,则没有这种作用。
马少华(北京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