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考古学家发现被火山喷发湮灭的独特岛屿文明坦博拉山至今仍是一座活火山。
1815年,世界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大一次火山喷发将印尼的坦博拉文明掩埋于尘土之下。
2月28日,多家西方媒体发布消息,一支国际考古队在对坦博拉遗址勘查后,找到了这座消失近二百年之久的“地下王国”的踪迹。
目前所挖掘到的历史遗物表明,坦博拉文明不同于印尼其他地区的文明,与越南等国关系更为密切,引发学者的猜想。
火山爆发埋没岛屿文明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意大利庞贝出土的壁画上的格言镌刻着火山的威力。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SumbawaIsland),一座名叫坦博拉(Tambora)的火山再次让人类用血和泪体验了这句话的意义。
在那年的4月,熔岩、火山灰、碎屑流、泥石流和致命气体夺走了岛上八万八千人的生命,坦博拉山下的村镇荡然无存,一段独特的文明也随之被湮灭在地底之下。
“印度尼西亚,甚至是东南亚这片土地都是很神秘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张玉安教授表示,“岛国地区自身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靠神话传说及别国的记载。”而缺乏记载的坦博拉山文明更是谜中之谜。
考古专家表示,在印度尼西亚文明整个参照系中,松巴哇岛的文明具有独特性。在19世纪初,由荷兰人和英国人组成的探险队曾对该岛的文明进行探索。结果发现他们的语言不同于印度尼西亚其他地方,一些学者认为他们的语言与越南、柬埔寨的语言更为相近。
自2004年开始,一支集结了美国、印度尼西亚考古专家的国际探测队开始对坦博拉山遗址进行考察。近日,这支考古队宣布,他们已发现了坦博拉山文明的蛛丝马迹。
考古发掘重现“东方庞贝”
2004年夏天,美国罗得岛大学的哈拉杜尔·希古尔森教授和他来自美国、印尼的考古学同行开始对坦博拉山森林中的一个溪谷进行勘查。一个导游说当地人曾在那里发现古物、陶器和尸骨,然后考古学家利用雷达对遗址的地下进行了探测,结果发现了埋在火山灰下三米深处的一间房屋。不久,考古人员还在溪谷中挖掘到了两具被碳化的尸体以及陶器与骨骼的碎片。这些物体都处于火山岩的同一层,证明是那次火山喷发时的遗留之物。
希古尔森表示:“坦博拉具备成为‘东方庞贝’的潜力,它可能在文化方面极具吸引力。所有遇难者、房屋和文化仍保持在1815年时的原貌。
将遗址保存完好非常重要,我们会小心翼翼地进行挖掘。”希古尔森称,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可推测,坦博拉人当时非常富有,坦博拉山附近土地肥沃。他还表示,此地的语言与如今分散在东南亚地区的孟高棉族语有联系,“我们希望通过挖掘能重现那种语言。”此外,从工艺、造型和质地上看,坦博拉挖掘到的陶器与越南的陶器极为相似。
这表明当时居民可能与中南半岛上的越南、柬埔寨等国有密切的关系,相互间有频繁的贸易往来。
新发现引发历史猜想
被称为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由1万多个岛屿构成,自古以来便有许多种文明在此融会。根据目前的发现,坦博拉的文明与印尼其他地区的文明有相当大的差异。
张玉安表示岛国相分离的地貌也许正能给坦博拉山形成自己的独特文明提供有利条件,印度尼西亚部族数量及其语言直到现在都未有一个权威统计。“据我所知,坦博拉山文明从未有过历史记录。如果真如这次美国、印尼考古专家所发现的,此地的文明与越南、柬埔寨等国有关,那么至少可以用实物弥补一段历史,而且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几种猜想。”张玉安指明了两点猜想:首先,在对印度尼西亚最早的记载中都曾提到过印度尼西亚其实与中国相连,后来因为板块运动,才导致“分离”。此次考古发现的坦博拉山文明可能与越南等地有关,而从目前的地理位置来看,这几地却离得较远。这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去审视远古时代的板块运动。
其次,如果坦博拉山语言真与孟高棉族语相似,那么学者有可能顺藤摸瓜,找到坦博拉山文化与我国云南地区的联系,因为有专家认为,孟高棉族语的发源恰与云南相关。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李健亚
回眸
最惨烈的火山爆发
对于1815年的坦博拉火山喷发,有一段相当文学化的记载。“四月十日,火山可怕的发作终于来临。三股火束从山中腾跃而起,蔓延导致的碎屑物在空中飘荡着,连同灼热的火山灰在一小时内便倾泻而下,形成了一个长达100多英里的火山灰流,沿途所及悉数尽毁。”据记载,这次火山喷发是人类历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灾难之一,也被认为是有记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包括马鲁古群岛、爪哇岛以及巴厘岛和龙目岛部分岛屿等在内的大片地区毁之一旦,数万人被随之而来的火山灰和碎石淹没,村庄变成一片火海。
火山喷发后,接踵而来的传染病在当地迅速蔓延,加之粮食歉收,形成大面积饥荒,又造成数万人的死亡。
更为严峻的是,此次火山喷发直到7月中旬才渐趋结束,大量火山灰的飘洒、含硫类气体在大气中的弥漫,遮挡了太阳进入整个地球的光和热,造成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全球内天气的飘忽不定。
1815年因此而被称为“没有夏天的一年”。
现在,坦博拉山仍是一座活火山,山顶的喷口现在还能闻到重重的硫磺味。 | |
|